】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要確保平穩復工,但不必草木皆兵
http://www.CRNTT.com   2020-02-18 08:30:20


 
  新京報:目前,要盡快恢復全產業鏈,還面臨上下游企業不夠協同、物流不夠暢通的難題,該如何解決?

  李丁:產業鏈的協調在正常情況下是通過市場來完成的,但在舉國防疫的情況下,人口流動、物流都受到了影響,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市場難以正常運轉。當務之急是,疫情不太嚴重的地方,除了醫療衛生系統加強準備,社區系統適當配合外,應立馬完全恢復正常。

  馬亮:在產業鏈銜接和配套方面,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企業為了恢復產能和擺脫困境,會積極盤活上下游產業鏈。在市場發揮作用的基礎上,政府部門可考慮為企業提供一定支持,比如,北京已有相關幫補措施。可鼓勵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同物流公司合作,既為物流提供了勞動力,也減輕了企業生存壓力。

  趙忠:還可以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優勢,引導大型互聯網企業、平台企業和國有企業充分發揮作用,為企業提供信息支撐和供求對接,幫助企業減少疫情上下游產業鏈的衝擊。

  疫情暴露的短板,或成經濟“新增長點”

  新京報:在企業復工複產過程中,政府部門應做好哪些方面的服務?

  趙忠:在企業復工複產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企業、政府部門和專家的作用。真正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衛生與健康部門、疾控部門應該指導企業梳理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點和對應措施,有效防止疫情擴散。企業也可以聘請防疫方面的專家,幫助企業制定疫情期間的防控措施。

  李丁:政府首先應該做的是將醫療衛生系統準備好,一旦出現疑似案例能夠及時隔離和救治,降低病死率,增強大家對於戰勝疫情的信念和信心,讓企業和民眾有明確預期。在此基礎上,盡快恢復湖北以外地區的正常生產生活,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降低交易成本和社會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的影響。

  最近很多地方相繼制定了減稅降費免租等一系列舉措,這些無疑體現了政府的主動而為;但也要注意防止“用力過猛”。防疫成本如何在社會分擔,有政府作用也有市場作用,“大包大攬”也可能扭曲市場,難以真正惠及中小企業。要保持政策的靈活性,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

  新京報:目前,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幫助中小企業紓困的一系列舉措,有觀點建議,為企業減免部分社保,這種呼籲是否可行?

  馬亮:社保繳納問題既涉及企業運行成本,也關乎職工福利、代際公平和社會保險制度長期平穩運行,因此需要拿捏好度,在二者之間求得平衡。對於財政狀況良好和社保基金運行情況不錯的地區,可以考慮適當下調職工社保費率。當然,政府部門也可以通過很多其他方式來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新京報:2020年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節點,疫情的發生可能讓我們損失了一些“元氣”,接下來如何盡快讓經濟步入正軌?

  李丁:這次疫情導致我國全面進入防疫狀態,大量勞動力歸巢,無法外出工作,影響面比2003年的非典要大,而且我們的經濟體量、經濟結構和2003年都大不相同。盡快恢復元氣的關鍵是如何讓民眾對未來經濟有信心,尋找新的增長點非常重要。

  反思這次疫情,在醫療衛生、教育、養老、基層治理等軟性方面加大投入,讓它們替代基建成為關鍵領域,或許可以達到一定的乘數效應,增進居民獲得感的同時,提振市場信心。經濟學家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歐美很多國家在這些公共消費方面的支出是很大的,這對於提升社會文明水平、真正推動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作用不容小覷。

  來源:新京報  作者:孟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