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抗擊新冠病毒離不開網絡空間治理的有效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0-02-02 09:07:00


 
  第三,網民對真相的追求,以及對治理效果的需求,客觀上構成了巨大的動力,推進治理體系從“單一內容管理”向有規劃的動態行動能力體系轉變。從已有的實踐看,抗擊新冠病毒是否取得成效,日趨成為網民關注的焦點,其話語和行動均圍繞這一點展開。能夠有效滿足此類預期的治理創新,典型的如媒體架設在火神山施工現場的直播點,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600萬,網民甚至已經為每部工作的挖掘機起了昵稱,然後通過評論進行交流。這種現象級的場景,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網絡治理的前行方向。如果只是單純的將信息公開,但不能輔之以解決問題的行動,其效果將可能呈現顯著的邊際遞減;如果是有效的行動性信息,如實時展示的建設場景,帶來的自激勵效果可能超越傳統的認知,塑造某種現象級的新存在。

  文章認為,就與抗擊新冠病毒相關的內容治理而言,遵循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4月19日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講話的精神,大致需要解決的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特定內容信息的有效識別、個性化回應以及精准回應的問題。換言之,網絡要發揮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指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網絡空間的信息是多種多樣的,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門的,不能要求他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麼准、說得那麼對。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微博就涉及此次新冠病毒相關“謠言”處置問題刊發專文,從法律專業的角度進行了精准的闡釋,應該對實踐產生重要的影響。

  第二,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在“4•19”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誰都不願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網絡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等等,這樣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和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布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等等,這樣的言行也要堅決管控,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當下的世界,全球網絡空間充滿了各種形式的博弈和較量,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過程中,基於敵意的謠言從來都不曾缺席,堅定、精准、有效的回應這種攻擊,一方面需要做好手上的事情,解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問題,另一方面也需要積極地作為,構建一套更加有效、精准和智能化的治理體系。

  第三,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在“4•19”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築牢網絡安全防線,要堅持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堅持促進發展和依法管理相統一。無論是網絡技術本身的特性,還是作為國家治理體系至關重要組成部分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都需要貫徹為人民服務,依靠人民的宗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對內容的有效治理,精准的吻合人民的需求這一基線。

  總的來看,不期而至的新冠病毒抗擊戰,是一場典型的遭遇戰,而在網絡空間治理中實現有效的創新,才能保障贏得這場艱巨鬥爭的最終勝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