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時評說,“總統”和“立委”大選結束後,由於韓國瑜自去年起掀起的“韓流”,給了國民黨支持者帶來過高的期望,也導致未能挑戰成功的國民黨,再度在黨內引發了路線之爭和世代交替的風爆。黨內青壯派或新生代,不僅有對以“九二共識”為論述基礎的兩岸政策,甚至還有人又重提改黨名的老調。
上述現象,主要根源其實與民進黨和蔡英文在大選中大打“恐中”和“反中”牌,一舉催出了許多年輕世代的選票,從而在“總統”得票數上大獲全勝相當類似。中國國民黨內的年輕世代,其實很多也是在去中國化的教育下成長,而他們只是被“獨化”的程度沒那麼深,但對中國國民黨的歷史、理念、精神與政策等,卻未必有清晰的認識和成為堅定的信仰。
每逢遭遇到選舉的重大挫敗,中國國民黨的黨名也就面臨“去中國化”的檢討與挑戰,這已是個老調重彈的議題。而這個議題所以又被提出,無非以為“中國”是個包袱。但事實上,歷經了陳水扁執政八年後,在馬英九的領軍下,中國國民黨仍然重新執政而再起,不正說明了改不改黨名和能否勝選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聯性。
目前主張要改黨名者,無非認為蔡英文能夠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原因就是她打出的“恐中”和“反中”牌奏效,鼓舞了年輕世代踴躍投票支持。然而,兩岸關係曾經是中國國民黨的優勢,因為中國國民黨能夠在“中共”和“台獨”間,為台灣的安定和繁榮發揮平衡者的功能,而且中國國民黨主張兩岸應共同追求民主、自由、繁榮和均富的統一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