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紫禁城真的有9999.5間房嗎?
http://www.CRNTT.com   2020-01-03 16:07:27


 
  據北京史志文獻《日下舊聞考》記載,明初工部曾在紫禁城周邊設有神木廠、大木廠、台基廠、黑窑廠、琉璃廠和采石場。其中,神木廠和大木廠為儲存木材的地方,台基廠為木構件加工的場地,黑窑廠為燒制青瓦的地方,琉璃廠為燒制琉璃構件的地方,采石場則為對采運的石頭進行初步加工的場地。材料準備齊全,且圍繞紫禁城碼放,有利於工程快速、
有序地開展。

  人員組織的科學性。明永樂時期,參與紫禁城營建的人員眾多。《明史·食貨志》對整個明代北京紫禁城營建活動這樣描述:“明初,工役之繁,自營建兩京宗廟、宮殿、闕門、王邸,采木、陶壁,工匠造作,以萬萬計。”這些工匠分為土作、石作、木作、瓦作、油飾作、彩畫作、裱糊作、搭材作等工種,不同工種之間的有序銜接、巧妙搭配,是工程順利進展的重要保障。

  除了10萬名工匠,還有近百萬名勞工參與營建紫禁城。如此數量眾多的營建人員靈活分布在紫禁城的空間內,施工人員之間、不同工種之間互不干擾,有序開展施工,且各個宮殿的營建同步進行,使得工程進展快速而又順利,這無疑得益於人員組織、管理的科學性。

  營建技術的科學性。紫禁城古建築以木構件作為建築的核心受力骨架。從安裝技術上講,各個木構件之間通過榫卯連接,即兩個相互連接的木構架,其中一個端部做成榫頭形式,另一個構件端部做成相應的卯口形式,榫頭插入卯口中,便形成連接整體。榫卯連接的安裝方式不僅是我國古建築區別於西方建築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而且還意味著工匠只需在現場對木梁進行拼裝即可,不僅安裝速度快,而且施工質量好、抗震能力強,體現了科學性。

  紫禁城的古建築歷經600年的200多次地震,從未出現過宮殿建築倒塌的情況。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技術的另一個重要科學表現,就是程式化的建築安裝方式。紫禁城的古建築雖然有上萬間,但是這些建築的樣式是固定的,其屋頂形式無外乎硬山、懸山、歇山、屋頂、攢尖屋頂形式的一種。紫禁城的古建築群就是這五種屋頂形式按大 大小小的組合方式安裝而成,猶如幾個專用的模子製作,有大規模程式化生產的科技之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