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孔立(左)和汪毅夫(右)合影。(來源:汪毅夫提供) |
中評社北京1月2日電(作者 汪毅夫)退休後榮幸地受聘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2019年初到校履職,陳孔立教授就親切地同我談話,慈祥地告訴我,他退休後不停止工作、也不改變工作習慣,只想做什麼、沒想得什麼,卻真是沒想到得了“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的稱號。我也一臉慈祥地聽著,我們交談的情形被拍成照片“90歲老師和70歲學生”。
老師的話對我有深刻的影響。跟隨老師當老師,2019年我在院內做了11場學術報告,寫了200餘篇學術短文,平均而言,幾乎每個月做一場、 每個工作日寫一篇。講題根據研究院及其文學所、歷史所的教研工作需要而設,如《博碩論文的寫作:選題與取證設論》《高校智庫工作的有效性》《台灣文學研究的多學科視角》《“去中國化”歷史講話》等。文章的選題則相當寬泛,應廈大校慶籌備活動之校史研究、北京台灣會館新版“科舉制度在台灣”展覽的解說等工作和講座備課需要,也有論題相對集中的系列文章。總起來說,2019年的講座和文章的重心在於描述和論述海峽兩岸的聯結點:歷史的、文化的和文學的。
2020年,我還會像老師一樣,當個盡職合格的老師。
(作者汪毅夫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