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已經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灰犀牛就在身邊
http://www.CRNTT.com   2019-12-23 08:47:16


 
  中國不僅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而且還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如全球氣候變化治理體系)的發展,中國這樣做的動機何在?

  首先,中國堅定主張全球事務應根據民主原則由所有國家共同參與決策,決策權不應由一兩個國家或一小群國家(如G7)壟斷。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處理是在G20框架而不是G7框架進行的,這是個很好的例證。

  第二,中國認為所有國家都應該尊重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治理體系和各國的國家主權,這有助於維護世界秩序並增強人們的信心。事實上,對於一些中小國家來說,公正的全球治理體系的存在對於他們在國際問題上獲得公平合理的待遇是非常重要的。在1949年之後的30年裡,中國一直受到西方大國的孤立和制裁。因此,中國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治理體系是非常支持的,這個體系在過去幾十年裡給所有國家都帶來了好處。

  第三,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國將自己視為一個大國,中國認為自己對國際社會肩負著一個大國應有的責任。習近平主席已經提出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議。此外,中國還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和其他新的概念以促進全球經濟合作、提高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2016年在中國杭州舉辦的G20峰會已經把發展和基礎設施納入了會議議程,這是一項重要進步。

  第四,在分析了歷史上發生的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所帶來的慘痛教訓之後,中國認為在當今高度互相關聯的全球經濟體系裡,各經濟體應進行深度的日常宏觀政策協調,這是當務之急。對於那些自身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著重要外部影響的大國來說尤其應該做到這一點,他們的上述政策對全世界來說有著巨大的外溢效應。以美國為例。美元匯率和美聯儲在國債利率方面的決策對全球資本流動的影響十分巨大,各國政府每天都在緊盯美國的上述動向,各大金融機構(包括各國央行和一些大到不能倒的商業銀行)也是如此。

  如今的全球治理正處於非常時期,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世界已經毫無希望,也不意味著全球治理體系已經不複存在。世界各國仍然在全球治理體系應以規則為基礎這一點上存在共識,不過該共識的確已經受到了嚴重損害。全球各國亟需採取協同措施,通過必要的改革(包括WTO改革)來維護並鞏固上述共識,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正在對全球治理體系造成打擊,而我們所採取的措施將為該體系的韌性提供驗證。

  全世界應繼續與美國打交道,中國一直在以極大的決心敦促美國,美國應意識到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符合其自身的國家利益。中國不會與美國進行雙邊脫鈎,中國會繼續努力與美國政界和商界進行更加深入的接觸。中國最近宣布將擴大金融市場的開放,這也為中國所承諾過的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佐證。

  就這一點來說,中國和其他大國、聯合國系統各機構以及歐盟、非盟、東盟、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地區國際組織應共同為維護、推動和改革全球治理體系作出貢獻。

  展望未來,中國將在全球政策協調和經濟治理領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隨著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缺陷逐漸展露,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成立了亞投行和新發展銀行,這些舉措都為彌補上述缺陷、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發揮了作用,中國將在這方面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中國的角色和作用在於在改進、改革既有體系過程中與其他主要國家之間展開的合作和協調行動。雖然地緣政治競爭正在抬頭,雖然全球治理體系很難進入協調良好的狀態,但我們不應該太過悲觀。

  來源:“中美聚焦”網  作者:何亞非(外交部前副部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觀察者網馬力譯)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