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互聯網產業僅靠“燒錢”難續命
http://www.CRNTT.com   2019-12-14 08:53:10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曾經號稱在不到一年時間裡獲得了1.36億用戶的社交電商淘集集在掙扎良久之後,於12月9日正式宣布破產。高性價比產品、低線市場、龐大的用戶數……一系列“看上去很美”的關鍵詞,都未能將淘集集拉出“泥潭”。

  淘集集之敗,並非敗在社交電商本身。從雲集到拼多多,社交電商依然風生水起,這一模式帶來的高黏性和高複購率依然釋放著能量,對於“有閑”的低線市場用戶來說,社交電商甚至潛移默化地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社交方式。從包括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的動作來看,低線市場依然被視為未來電商發展的“造血機”,它不僅提供著大量“萌新”用戶,也在為製造業轉型提供著充滿特色的新需求。

  可以說,淘集集之敗,敗在缺乏理性的“燒錢”。“以補貼換流量,以流量拼未來”曾是屢試不爽的中國互聯網“遊戲規則”,一場場讓消費者記憶猶新的“紅包大戰”,曾經成功拓展出從外賣到出行的一片片互聯網細分市場。滴滴和美團“燒”出的“明天”,為什麼沒有複刻在淘集集身上?說到底,高度競爭的互聯網產業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僅靠“燒錢”已越來越難以續命。

  一方面,社交電商模式大多雷同,缺乏差異化的競爭,“不買東家買西家”,僅靠補貼換來的“歡迎光臨”,並不能成為對用戶持久的吸引力,一旦受到更大、更有錢的平台擠壓,生存空間迅速變得岌岌可危。

  另一方面,在經歷了諸如O2O、共享經濟等一系列“大坑”之後,資本市場對互聯網產業的投資也變得越來越理性,特別是在細分領域,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只有先站上賽道全力狂奔的“老大”,才能真正吸引資本方投入“真金白銀”,中小平台想單純通過“燒錢”後來居上,希望正在變得越來越渺茫。

  在今後的互聯網經濟發展中,流量依然重要,但決定新生互聯網企業命運的,並非僅有新用戶數。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解決用戶的“真痛點”,而非僅僅是響應“偽需求”,在“低價”之外,是否能提供真正有意義的獨創服務,是否能形成可以自圓其說的商業邏輯,這才是企業能否存活的基礎。同時,還要冷靜理智地規劃擴張,把錢花在刀刃上,不要對資本持續“輸血”抱有過高幻想。

  從方向上來看,整個互聯網產業正經歷著從“輕”到“重”的變化。新的競爭力到底從何而來?第一,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從雲計算到物聯網,從虛擬現實到區塊鏈,巔峰式的新技術在驅動新模式、新業態形成中發揮的作用愈發強勁,技術門檻成為新興企業成長的重要法寶。第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仍在為互聯網提供大量機會,“互聯網+”的深度融合還在不斷開拓新的細分領域,這種融合併不是簡單地將以往線下服務線上化,而是要在融合中充分發揮互聯網本身的優勢,挖掘數據資源“金礦”,從根本上優化傳統產業。拿電商領域來說,電商不再僅僅提供售賣渠道,同時也要對品牌商提供消費偏好的數據支撐,為品牌商響應消費升級提供參考。第三,基礎設施快速普及,曾讓中國互聯網企業依靠在消費者端大展拳腳掘到“第一桶金”,但現在消費者端市場日漸飽和,企業服務還是“新藍海”,從數據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產業互聯網也還蘊含著大量機會。

  只靠“燒錢”,“燒”不出明天,中國互聯網產業正加速從野蠻生長向理性發展過渡,“虛胖”不能持久,強身健體方有未來。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