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子柒視頻海外走紅怎麼看?
http://www.CRNTT.com   2019-12-13 16:11:03


 
  “大眾文化從感性上會讓人形成對一種文化的初步和基本印象,從而更進一步地降低跨文化傳播中的折扣,也為更多的高雅文化傳播打開了空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說。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吸引著海內外關注的目光:“add oil(加油)”“guanxi(關係)”等中式英語詞匯,先後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電影《流浪地球》在北美、澳新票房成績亮眼,電視劇《陳情令》風靡韓國、泰國……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社交媒體也成為對外文化傳播的新渠道,通過生動豐富、具有現場感的介紹,“潤物細無聲”地日益凸顯出文化對外傳播的正面效果。

  發掘中華文化之美

  業內人士指出,李子柒視頻從專業性上看,甚至不輸成熟的工業化紀錄片:視頻中充滿了數天及數季度的跟拍,大量延時拍攝則被運用於展現時節變化之美,此外還有濾鏡調色、微距特寫,不同場景的中遠景切換等技術運用。

  據抖音視頻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現在在海外有影響的文化視頻作品質量都較高:人物語言和表情自然,鏡頭運用也恰到好處,例如手工節目有多個短鏡頭快速剪輯,美食節目會從不同視角拍攝。

  “然而不足的是,國外民眾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大多還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飾等具象和器物層面,體現中國當代文化特征的文化產品還較少在國外產生較大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林堅說。

  用受眾聽得懂、感興趣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和李子柒一樣意外在海外走紅的,還有網絡文學作家陸琪。

  “前幾年我突然發現,我寫中國人的感情故事,居然在日本火了。”陸琪說,發現自己的作品在海外找到知音後意識到,應該有意識地向海外讀者講述當代中國人的生活。

  而這種意識透露出的,正是國人愈加強烈的文化自信。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指出,對外文化傳播中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傳承好民族傳統文化,同時創造具有時代精神的新文化,也要學習借鑒世界先進文化為我所用。

  “我們的故事裡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所積累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如果這些故事得到外國讀者的喜歡,就意味著中國文化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他們的喜歡。”作家唐家三少說。

  “文化傳播要了解受眾需求,不能只考慮‘我有什麼’,還要考慮‘他對什麼感興趣’。”張頤武說,“李子柒視頻能夠吸引人們的強烈興趣,說明了傳播的題材吸引力。”

  全國政協委員、京劇名家孫萍曾在歐洲從事長達20多年的京劇文化推廣。她說,從武戲到文戲,從看熱鬧到聽唱腔,從熱衷聽快板到要求聽慢板,是京劇海外推廣的必經之路。“傳播的目的在於接受,就得明白當時的觀眾希望看什麼。我們要用別人聽得懂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