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兩制台灣方案的時空變數與調節
http://www.CRNTT.com   2020-01-05 00:12:42


 
  四是最大程度地展現兩制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生成的,需要保持一定的張力和彈性。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醞釀和落實過程中,肯定會出現新問題與新情況,因而需要依據兩岸關係和島內政局的走向不斷做出調整。所以不應把“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看成是一個僵硬的概念,而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概念的開放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而不是要“形成”“兩制”台灣方案,“探索”二字也說明對於“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是要不斷地摸索、逐步形成。而在探索的過程當中,祇要有助於兩岸和平統一以及統一後台灣社會治理的建議意見,中國大陸都會敞開心胸、認真傾聽、集思廣益、充分汲取,爭取可以制定出最為符合現實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所以“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建構,不僅僅是中國大陸單方面的事情,它同樣也是台灣同胞的責任和義務,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集思廣益,祇有這樣,才能將之盡善盡美。誠如李義虎教授所言,“‘一國兩制’台灣模式(方案)既是兩岸共同締造的統一模式,也是需要兩岸共同建構的國家治理和發展模式,應由兩岸共同來構建,不應當是某一方的責任和義務。台灣應主動應對,參與到構建‘一國兩制’國家統一和國家發展模式中來。”〔8〕

  而在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過程中,中國大陸也展現了最大的善意和誠意。2015年11月,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中國大陸對於這次歷史性會面的定位是“兩岸領導人會面”,這就意味著這次會面不是以中央領導人對地方領導人的會面,而是雙方以平等的地位進行的會面,這也展現了大陸在處理台灣問題時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未來在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時,同樣不能墨守成規,而必須打破禁錮,進行創造性思維,將兩岸之間許多積之有年的問題妥善解決。

  二、實踐前置:“兩制”台灣方案“先治理後統一”與港澳“先回歸後治理”的模式差異

  中國大陸提出“一國兩制”理論後,台灣並未給與足夠的重視,反而存在著一定的抵觸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台灣當局的抹黑。長期以來,無論是國民黨執政還是民進黨掌權,都對“一國兩制”具有較強的抵觸情緒,抹黑“一國兩制”是對台灣的“降格”和“矮化”。如2017年7月台灣陸委會就稱,“‘一國兩制’祇是中共當局片面提出的政治前提,均為地方化、矮化台灣的企圖。”〔9〕2019年10月10日蔡英文和國民黨2020年大選候選人韓國瑜在講話中,也都故意詆毀“一國兩制”,蔡英文還聲稱,“反對‘一國兩制’是台灣最大的共識。”二是台灣民眾的疑慮和誤解。為了進一步詆毀“一國兩制”,台灣當局還有意將香港回歸後在發展過程中遭遇到的問題抹黑成是“一國兩制”的失敗,甚至有人藉此大做文章,故意恐嚇台灣民眾,聲稱台灣若是實行“一國兩制”,將成“香港第二”,即所謂“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在台灣當局的反復抹黑曲解下,台灣民眾自然也很難對“一國兩制”產生正確的認知,甚至存在一定的疑慮。2019年1月9日,台灣“兩岸政策協會”民調顯示,80.9%的台灣民眾反對“一國兩制”,贊成者僅為13.7%。三是美國等外部勢力的介入。出於維持中國內部分裂、防範中國和平崛起等因素考慮,美國不願看到中國能夠成功地解決香港、澳門和台灣問題,因而一直竭其所能、百般干擾。對於“一國兩制”,美國各界自然全力抹黑,直到最近,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卜睿哲和大衛森學院任雪麗在“台灣問題與中美關係正常化”一文中,還在繼續詆毀“一國兩制”。〔1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