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據新華社報道,從古典浪漫的《四季》《小夜曲》到民族經典《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賽馬》,從市區名校的樂隊集訓到鄉村小學的啟蒙講座……在江蘇省南京市不少大中小學,孩子們都認識一位名叫亞歷山大的俄羅斯“外教”。三年來,他的團隊已經開展了百餘場公益演出和培訓,還帶出了三支實力不俗的校園樂團。
作為南京引進的國際音樂人才,亞歷山大·皮揚科夫斯基現任亞歷山大室內樂團藝術總監、指揮,南京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江蘇省交響樂團特聘首席。“20年前我來到中國,也曾經輾轉北京、西安、香港等很多城市教書、演出,現在落戶南京,因為這裡給了我成就夢想的舞台。”亞歷山大說,在他的示範與帶動下,已陸續有9名外籍、多名海歸音樂人才加盟。
“放在十年前,這些人大多都是進高校進行專業教學的。”樂團負責人說,如今他們既能在演出、創作、教學等方面充分開展工作,課題申報、藝術基金申請也不耽誤,擁有更寬鬆的發展空間。
從“候鳥”變“留鳥”,亞歷山大不是孤例。近年來,南京圍繞打造文化高地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從海內外引進高層次文化人才,已有十幾位在南京設立了工作室。依托他們的影響力,帶動從劇目創作、人才培養、中外交流、合作演出等方面不斷進步。
南京市委宣傳部文化人才工作處負責人龔冬梅介紹,為了吸引更多人才為城市文化事業發展貢獻力量,南京打破國籍、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係等人才流動中的剛性制約,允許在不改變和影響人才與所屬單位人事關係的前提下,將人才以“長租短借”等靈活方式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價值,實現了“智力流動”。
大力引才的同時,南京還著力培育本土年輕人才。2015年,“南京青春文學人才”成長計劃首次啟動,面向海內外公開選拔文學創作、文學評論、文學翻譯、影視編劇等優秀青年文學人才。對於入選的優秀人才,一類創作項目年度給予津貼6萬元,二類創作項目年度給予津貼5萬元,三年為一期。2019年6月,第二批新人篩選完成,又有20位優秀青年文學人才落戶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