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曉華:我國製造業發展的歷程與寶貴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19-10-30 13:33:22


 
  從世界範圍看,二戰之後,在一系列多邊和雙邊經貿協議的推動下,國際貿易和投資壁壘不斷下降,加之新興技術加快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人員、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動水平不斷提 高。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航運技術的推動下,產品的模塊化程度不斷提升,使生產的可分解性提高,通信技術的發展大幅降低了國際間經貿往來的交易費用,集裝箱、航空等技術的發展使運輸成本顯著下降,國際分工由發達國家出口制成品進口原材料、發展中國家出口原材料進口制成品的水平產業間分工,向全球價值鏈環節分工即產業內和產品內垂直分工轉變。我國的改革開放正是抓住了發達國家離岸外包和全球垂直分工的趨勢,充分發揮了勞動力豐富、成本低的優勢,快速融入全球分工格局,承載了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全球價值鏈勞動密集型環節的轉移。我國於2001年加入WTO,進一步降低了加入全球分工體系的壁壘,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主要的加工製造基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推動製造業進入智能化時代,個性化定制模式已經出現。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在積極推動製造業的智能化轉型,製造企業在不斷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生產線、改進產品架構,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並能更快速地對國際市場變化做出響應。通過機器換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產品檢測等智能化改造,在提高生產效率、保持“中國製造”物美價廉優勢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中國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推動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

  可以說,新中國成立後的70年,也是我國生產方式顯著變化的70年。我國製造業牢牢抓住時代賦予的重大機遇,始終保持和加強國際競爭力,為未來更好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製造業發展實踐凝結出寶貴經驗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基本實現了工業化,造就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中國奇跡”。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實踐取得的一系列寶貴經驗,不但為未來製造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提供了中國經驗、貢獻了中國智慧。我國製造業發展的經驗,可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的“結合”:

  一是做好頂層規劃與激發基層活力相結合。新中國在成立伊始,就著手制定經濟發展計劃或規劃,至今已經實行了十三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我國的規劃體系既包括綜合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也包括不同領域、不同產業的專項規劃;不僅包括短期規劃,也包括中期及中長期規劃;不僅包括中央政府層面的規劃,也包括地方政府、部門、園區層面的規劃。頂層規劃有利於形成共識,保持發展方向和政策的穩定,並且加強了對企業的引導。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後推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改革、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權等改革舉措,亦有效調動了地方、企業和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極大地激發了基層活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