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王升啟說,這是中國首次通過DNA技術手段,確定無名志願軍烈士的身份。
離家還是少年之身,歸來已是報國之軀。讓我們永遠銘記他們的名字:陳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緒碧、許玉忠、周少武。
讓無名者有名,讓英雄找到親人
根據已掌握的情況,這六名烈士犧牲時最小的19歲,最大的31歲。他們於1950年至1951年朝鮮戰場上犧牲,遺骸一直留在了韓國境內。
從2014年開始,韓國陸續向中國移交志願軍戰士遺骸,至今已經有6批、總計599名烈士的遺骸回到祖國。他們均為無名烈士,身份難以辨認。
讓無名者有名,讓英雄找到親人。今年4月,退役軍人事務部在網上發起了“尋找英雄”的活動。最直接的依據是工作人員從上千件烈士遺物中發現的24枚個人印章,上面文字清晰可辨。此次確認身份的6位烈士的印章就在其中。
“尋找英雄”的活動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參與,人們懷著“昨天他們為我們犧牲,今天我們為他們做一件事情”的心情投入其中。例如,在尋找許玉忠烈士親屬的過程中,當地報紙進行了10多期的專題報道,當地還自發成立了民間的烈士尋親公益組織,和政府部門一起為烈士尋親,幾經周折最終促成了許玉忠烈士與家人“團聚”。
據退役軍人事務部介紹,這次用技術手段確定烈士身份和親屬情況,是褒揚紀念工作的一個新領域、新突破,也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
從2014年以來,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科研團隊分期分批對烈士遺骸DNA樣品進行采集分析。這些樣品由於在戰場上掩埋,加之長年累月雨水、微生物等環境因素侵蝕,對DNA提取和分析鑒定帶來極大挑戰。科研人員懷著尊重每一位烈士的精神,夜以繼日工作,篩選了三四百個配方,最終解決了烈士遺骸DNA提取的這一關鍵難題,並建立數據庫,為烈士身份鑒定和親屬認親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