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奮鬥創造人間奇跡
http://www.CRNTT.com   2019-10-07 08:53:26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一)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

  毛澤東同志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近代以來歷經苦難鬥爭的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一唱雄雞天下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使億萬中國人民成了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滿懷豪情踏上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征程。

  70年,在人類發展史上不過彈指一揮間。但是,中國人民以70年不舍晝夜的奮鬥,成就了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歷史,往往需要經過歲月的洗刷才能看得更清楚。2019年9月24日,國慶大典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中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舉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說:“實踐證明,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國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也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探索建設更好社會制度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到,新中國的70年,是一個古老民族賡續千年夢想、走向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也是一個國家帶領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重新走向世界的時空進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

  今天,天安門廣場上的“紅飄帶”主題景觀格外醒目,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在紅色基因連接著的歷史、現實與未來之中,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二)“勞動著,戰鬥著,創造著,從過去流來的海!勞動著,戰鬥著,創造著,向未來流去的海!”詩人如此歌頌70年前天安門廣場上的那一場盛典,“時間開始了!”對於古老的中華民族、對於億萬中國人民,這正是在新的時間中創造奇跡的開始。

  於“漏舟之中”走向站起來,於“瀕臨崩潰邊緣”走向富起來,於“滾石上山”走向強起來,新中國70年的發展,將中華民族所有屈辱和苦痛埋藏於記憶深處,讓一個東方古國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強盛,創造了中華民族從沉淪而奮起、由苦難而輝煌的命運轉折。

  然而,奇跡的起筆處,卻是“滿目蕭條,百廢待興”的“一張白紙”。毛澤東同志曾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人質疑,“共產黨軍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經濟上0分”;也有人斷言,“中共的勝利將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

  “偉大的事業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種事業是正義的、宏大的,而且因為這種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它使我們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使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起來。從1952年到2018年,我國GDP從679.1億元躍升至90.03萬億元,實際增長174倍;人均GDP從119元提高到6.46萬元,實際增長70倍。誰能想到,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躍居世界貨物貿易總額第一、外匯儲備餘額第一、高鐵里程第一、銀行業規模第一?誰能想到,今天的中國,每天能創造GDP2460多億元、進出口貨物126億美元、收發1.4億件快遞、生產7.6萬輛汽車?今天的中國,已經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有超過1億個市場主體,立志向高質量發展不斷邁進,處處都是活躍的創造,處處生長美好的夢想,中華大地激蕩生機勃勃的復興氣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裡•薩克斯坦承,“在經濟領域,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故事”。

  近代中國,留下“少年中國”的呼喚,留下“中華民族更生再造”的期盼,留下“振興中華”的呐喊……曾經跌倒的中國人,最能體會“站起來”的歡欣;曾經貧窮的中國人,最是充滿“富起來”的渴望;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最是擁有“強起來”的自信。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傳奇。7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體現在人民生活的持續改善中,體現在向著全面小康的豪邁進軍中,體現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鏗鏘步伐中。

  70年驚濤拍岸,新時代激流勇進。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把現代文明帶到時間的坐標中;一個飽經滄桑的民族,把復興的圖景描繪於前進的道路上。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有激情燃燒的奮鬥,有履險如夷的欣喜,有百折不撓的嘗試,有氣吞山河的行進,承載百餘年仁人志士艱辛的探索,匯聚億萬人民不懈的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如東方的一輪朝日,正光芒四射,正噴薄欲出。

  (三)在很多人看來,新中國70年巨變的震撼之處在於,它在規模上具有超大性:中國有近14億人口,比此前崛起的大國人口總和還要多;而在時間上,又具有超級“壓縮性”:中國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走過的路。

  以如此大的規模跑出如此快的速度,以如此短的時間實現如此大的變化,這一奇跡的震撼人心之處還在於,中國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確保了社會長期穩定,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有序釋放,實現了活力與秩序、發展與穩定的平衡。

  現代化學說中,有一個著名的“亨廷頓悖論”:現代性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蕩。甚至有人斷言,“如果一個國家出現動亂,那並非因為他們貧窮,而是因為他們想致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表明,一個國家在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往往都要經歷一個社會矛盾和風險的高發期。

  有人曾用“壓縮膠囊”來形容現代化之路上的中國:飛速跨越的歷程,各種矛盾與問題不斷積累,如同壓縮在一個膠囊之中。更何況,以中國的體量,哪怕是一點小問題,乘以一個龐大的基數,也會變成一個大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在中國輝煌的“發展奇跡”背後,還有一個同等重要的“穩定奇跡”:經歷複雜而又劇烈的經濟社會變革過程,我們保持了社會秩序的長期總體穩定,實現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和穩定,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穩定都是走向現代化重要而基本的前提條件。正如一位外國學者在對中國發展進行長期研究後得出的結論:“中國政府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和中國政治體系的穩定性是保證經濟不斷增長的秘訣”。

  新中國70年,我們實現了經濟發展的跨越、經濟體制的轉軌,也正面對社會的轉型。在這一過程中,即便經歷了一些波折,但中國總體上實現了近代以來從未有過的穩定局面。今天的中國,以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讓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讓來訪的外國人感慨“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讓關注中國的外國媒體驚嘆“中國已成全球最穩定繁榮的經濟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深刻變化的國內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所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有些是前所未有的,有些是振聾發聵的,有些是蕩氣回腸的,有些是驚心動魄的,哪一項要實現都不容易,都需要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膽魄,都需要高超的駕馭能力和智慧。

  中國歷史是一部治亂交替、分合輪回的歷史,幾千年來亂世多、治世少,太平盛世更是罕見。長期動蕩、戰亂頻仍,使人民深受其害。能否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成為人民衡量制度好壞、政權優劣的最重要標準。以這樣的歷史視野看,新中國70年能夠保持社會長期穩定,堪稱奇跡!

  (四)發展奇跡與穩定奇跡,是互為因果、互相成就的:沒有發展,穩定就沒有基礎;沒有穩定,發展就失去前提。兩大奇跡相輔相成,背後更有著深層次的原因。面對這樣的中國奇跡,有西方學者感嘆,誰要能解釋中國,誰就能獲得諾貝爾獎。甚至有人斷言:中國是一切規律的例外。

  然而,規律是什麼?規律恰恰是事物內在的必然聯繫,是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變化的、經驗的世界之下不變的、深層的結構。正如恩格斯所說,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問題只是在於發現這些規律。

  70年,我們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始終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進,找到了一條從過去延伸到未來的道路。這種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讓中國在正確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實現了改革、發展、穩定的有機結合與辯證統一。

  70年,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了70年改天換地的巨變。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這種與時俱進,是中國能夠正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決定性原因。

  發展猶如長河,由若干河流、河段組成。善於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這條“長河”的規律、自己國家發展這條“河流”的規律、所處歷史階段這個“河段”的規律,才能在歷史大潮中順勢而為、乘勢而起、奔騰向前。70年,我們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這正是中國奇跡的內在邏輯。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