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做大做強製造業 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http://www.CRNTT.com   2019-09-26 08:53:10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考察調研時強調:中國必須搞實體經濟,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我們現在製造業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要繼續攀登,靠創新驅動來實現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在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一定要把中國製造業搞上去,把實體經濟搞上去,扎扎實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時代周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實業興則國興,實業強則國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著力點放在發展實體經濟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靠實體經濟起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中國這麼大,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不能走單一發展、脫實向虛的路子;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形成了規模龐大、體系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現在中國的經濟體量穩居全球第二,而且還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增長值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占世界比重達28.6%,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許多高科技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

  文章指出,經濟建設成果固然豐碩,但也需要看到,目前中國的確已是工業大國,但還不是工業強國,已是製造大國,但還不是製造強國,雖然擁有全部工業門類,但還存在不少短板,如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單位GDP能耗仍然較高以及中高端產品不足等。另外,以整體的工業效率而論,2018年中國勞動生產率每人每年11.6萬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假若對於實體經濟於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認識不夠,同時又對上述短板估計不足,將產生嚴重的後果。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工業占GDP的比例是42%,2016年已降至33.3%,相當於一年降低近1個百分點,同期製造業占GDP的比重則從32.5%降到了28.8%。在美國都決心“再工業化”“重振製造業”的今天,作為仍處於工業化發展階段的中國,卻出現了製造業占經濟比重過快下降的問題,對此絕不能輕忽。

  文章提出,把中國實體經濟搞上去,就要堅決扼制“脫實向虛”,堅定不移地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要做好實體經濟,首先要推動全面創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之下,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產業協作等正在提升重塑傳統實體經濟形態。面對新形勢,要積極發展壯大新動能,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做好實體經濟,要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後勁。要通過簡政、降稅等各項措施,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切實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斷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

  做好實體經濟,生產要素保障至關重要。需要在市場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逐步建立法治化的市場體系,打通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實體經濟流動的通道。

  做強製造業,做實實體經濟,立足自力更生奮鬥“基點”,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由量大轉向質強,扎扎實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