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探尋國企外延式增長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9-09-25 08:26:41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國資委出台了《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陳玉罡、魯濟華文章表示,《方案》把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管資本為主的要求予以政策化、制度化。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核心要義是對生產關係的調整,從經營企業、公司治理轉變為資本運作、資本管理。生產關係的轉變,一方面通過投資高質量標的等方式,提高了國有資本使用效率,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另一方面,通過去產能等有序退出手段,為投資回籠了資金,提高了國有資本流動性,實現國有資本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毋庸諱言,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的綜合作用,國資在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的過程中,其在管企業階段所存在的諸多矛盾將會隨著改革的推進而衍化發展,最終也會在管資本階段產生一系列新的矛盾。此時,以腳踏實地的精神,從當下形勢出發,我們認為國資管理者可以採用“創值管理”的新方法,助力其投資決策。創值管理將提供給國資管理者一套科學有效的投資分析體系,提升國資管理者的專業化技能水平,有助於國資管理者正確投資決策,在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的進程下革新原有的“市值管理”模式,實現由“資本效率低”行業到“資本效率高”行業、“戰略價值低”行業到“戰略價值高”行業的轉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文章分析,在以往市值管理的模式下,國資委與國企管理者更多圍繞著如何提升企業市值開展工作,專注於公司治理、併購重組等領域,並通過併購優質資產、盤活存量資源等方式,在企業所屬行業內或行業間調整生產關係,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終期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現實中,隨著2014年後市值管理模式的廣泛使用,股票市場上出現了併購浪潮,大量上市企業跨界購買熱門概念資產,企業股價也實現大幅上漲。然而在併購浪潮三年後的2018年,市值管理模式下的一些上市公司呈現出市值向上、利潤率向下的資本低效率現象,其盈利能力、財務狀況並未獲得有效提升,反而被併購標的所累。究其原因,市值管理模式片面偏重於對資產做市值加法,在市場情緒的推動下,企業在實施併購前未對購入的熱門概念資產的盈利能力進行充分研究,在購入資產後沒有以動態的眼光去看待資產價值的變化,在管理中缺乏對資產的優勝劣汰,導致企業業務愈加複雜、企業規模猶如滾雪球般擴大,但企業內在價值卻沒有得到相應提升。可以看出,市值管理模式雖然可以在短期內有效提高企業股價,但難以長期有效提升資本使用效率,最終使得企業陷於資本低效率及流動資金緊張的窘境。

  文章提出,本著事物發展螺旋形上升的基本原理,根據《方案》提出的管資本為主的要求,為解決在市值管理模式下積累、激化以至於對抗的矛盾,建議國資委與國資管理者在創值管理新模式下開展工作。在創值管理模式下,國資委與國資管理者將既“做創值加法”又“做劣勢減法”,更有效地調整企業所屬行業內或行業間的生產關係,將資本效率低、戰略價值低的行業維持現狀或逐步退出,將寶貴的國有資本聚集成拳頭,砸開戰略價值高、附加值高的行業的門檻,為新的、更高效率的生產力打造新的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生產力。

  對比市值管理與創值管理,可以看出,創值管理以資本使用效率最大化為首要目標,關注質量,即不僅要市值的“量”,更要抓住創造價值的“質”。國資委將從關注每個企業的市值管理,轉變為關注每個企業的創值優劣,從而實現國有資本的有進有退,在進退之間完成對國有資本的管理。國資委將實現國有資本從劣勢企業退出,並把國有資本投資於有戰略投資意義的和有大的利潤空間的企業。

  在國有資本進退抉擇的具體操作中,應依托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螺旋形上升發展的基本原理,在以生產力的新舊(戰略價值的高低)作為區分標準外,同時關注生產關係的價值(即剩餘收益的大小,指企業賺取的淨利潤超過其資本要求的回報後剩餘的部分),辯證地看待新生產力(戰略價值高)與舊生產力(戰略價值低)中所存在的高價值生產關係(剩餘收益大)與低價值生產關係(剩餘收益小),即四類:戰略價值高、剩餘收益高;戰略價值高、剩餘收益低;戰略價值低、剩餘收益高;戰略價值低、剩餘價值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