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吃飽飯到吃好飯,70年中國農業發展成就巨大
http://www.CRNTT.com   2019-09-24 08:02:25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到“三農”是黨的工作重中之重的農業地位轉變,從品種改良到育種產業化等農業科技進步,從合作化到家庭經營及放開農產品市場等組織制度創新,再到農村土地制度“三權分置”改革,中國人進行了艱苦探索,農業發展經歷了曲折,但成就舉世矚目,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農業更是創造了奇跡。今年是國慶70周年,社會上已經從大量數據對比變化中顯示出了中國農業發展的巨大成就,本文姑且避免數據列舉農業發展成就,僅僅從我們現實生活並結合一定的歷史來體驗70年農業發展的一些巨大成就。

  從國家領導人來說,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時間為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費盡了腦筋。歷史上中國是一個饑饉國家。新中國成立後,確保中國人有飯吃這個難題並沒有很快有效得到解決。國家要建設,人口在增長,城市在擴大,怎麼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提高糧食價格,消費者負擔太重,財政補貼沒有實力,進口糧食遭遇國際禁運和外匯制掣,後來實在沒有轍國家採取了糧食等統購統銷和派購。

  如今國家領導人雖仍然十分重視農業發展,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總方針,但解決的農業問題的性質截然不同了。2018年中美經貿摩擦發生,中國對進口美國農產品進行反制,徹底扭轉了新中國建立初期想進口糧食沒有條件進口的困局。這底氣從何而來?來源於中國農業的發展,不僅讓中國根本解決了糧食等農產品供給難題,而且還開展了國際合作向世界輸出中國農業發展成果及科技與經驗。

  從消費者來說,對中國農業發展成就的體會應該更多更深了。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時期內,普通老百姓不得不面臨缺衣少食的困擾,憑票及排長隊和“走後門”購買短缺農產品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今普通消費者想吃什麼基本上在市場上就可以買到什麼,最顯著的變化莫過於將過去以米飯和面食為代表的主食吃成副食。不愁有白米飯和饅頭吃曾經是中國老百姓的一個重要夢想,如今連農民都說沒有菜吃不了飯。過去每個中國人每年吃500多斤糧食仍然有饑餓感,如今每個中國人每年直接消費的糧食大約只有200斤左右。這說明了什麼?不斷滿足老百姓吃飯穿衣需求方面的巨大變化反映的是農產品生產的擴大和品種的豐富,是農業發展最顯著成就。不僅如此,還有越來越多的城裡人到農村去采摘新鮮農產品、種植農產品,體驗農活,農業發展還具有了休閑、康養等功能。

  從農民來說,對中國農業發展的成就最有發言權。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民不得不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如今機械化徹底解放了農業勞動力,糧食生產基本上可以用機械作業。不僅如此,就連駕駛拖拉機,農民也可以請他人代勞。社會化服務讓農民經營農業越來越輕鬆。過去農業十年九災,不是洪澇就是乾旱,農民損失慘重。如今雖然不能說中國農業徹底擺脫了靠天吃飯的局面,但完全可以說長期的江河大壩和水庫水渠建設已經讓水害變成了水利,滴灌噴灌和水肥一體化正在替代過去的大水滿灌等的粗放勞作方式,設施農業的發展還保證了一年四季農民都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過去農民種糧需要自己留種,如今農民種糧需要每年從外購種,品種更新速度很快,而且往往還需要參加培訓,才能種好糧。這種變化反映的是農業科技進步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農民必須不斷學習才能科學種田,才能增產增收。

  70年中國農業的發展是實實在在的,是極其顯著的,每個人都能體會到感受到。70年中國農業的發展,有效地改善了中國人生活,成為中國從溫飽不足階段發展到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貢獻因子,也必將為中國建成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中國網  作者:李國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