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外貿保持增長,中國經濟地區結構更為多元
http://www.CRNTT.com   2019-09-12 08:56:47


 
  文章稱,貿易結構的調整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按照國際貿易理論,貿易的發生決定於各國間的要素禀賦和產業結構差異。各國都傾向於出口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進口具有相對比較劣勢的商品。伴隨“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相關國家經濟增長的環境得到改善,各國自身資源得以更為充分的利用,也受益於國家間的互聯互通帶來的新發展機遇。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對貿易產生直接的拉動作用,也通過對經濟運行提供支撐而發揮更大的作用。經濟發展動力的增強使得“一帶一路”國家產生了更為強勁的進口需求,也增加了出口自身優勢商品的能力,與中國的貿易聯繫進一步加強。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產生了貿易轉移的效果。當今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堅持自由貿易,不願意與美國站在一起。今年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二十國峰會上,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都提出要推動自由貿易。一方是開放,一方是保護。在中美兩國對國際貿易的完全不同的政策下,多數“一帶一路”國家選擇維護自由貿易機制,增強了與中國加強雙邊貿易的意願與行動。全球範圍的貿易轉移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更強的支撐。

  “一帶一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尊重並鼓勵跨境產業鏈合作,提倡以創新方式促進協同與發展。貿易的發展受創新模式和產品的推動,反過來也對創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電信技術在內的技術進步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的整合創造了更多可能性,也為降低國際貿易成本、增加可貿易商品提供了支持。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逐漸從數量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而創新要素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國際貿易與投資的融合發展帶來了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整合與效率提升,也為各國增強經濟動能、創造社會福利創造了新的條件。

  文章指出,經濟全球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全球範圍的競爭與合作態勢更為複雜。中國外貿發展的優勢既源自強大的產業體系,也源自對創新發展的堅持和與各國共謀發展的共同願望,將為國際貿易提供持續有效的發展支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