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快速邁向服務經濟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9-08-23 08:35:05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中國已經進入服務經濟時代。但這並不意味著要一味地提高服務業占比,一味地追求服務業規模擴張。我們要充分考慮到中國工業化還沒有完成、各地區工業化進程差異很大的客觀事實,要在高水平推進工業化進程中積極發展服務業,也要以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服務業助推工業化水平,堅持“中國服務”和“中國製造” 並舉發展,實現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互促共進。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夏傑長文章稱,國際經驗表明,大型經濟體在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單兵突進地發展工業或者服務業都不可取。一些國家和地區因為製造業過度轉移而選擇了單一的服務業發展道路,動搖了國內實體經濟基礎,也削弱了其國際競爭力。我們既要繼續築牢製造業基礎,也要保持現代服務業良好發展勢頭,採取適合中國國情、務實的產業發展戰略,堅持走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之路。

  經濟服務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文章分析,從全球經濟結構的演進規律來看,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轉型和變革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趨勢。從世界範圍內來看,農業、工業和製造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下降和服務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上升,正在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和趨勢。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數據,就全球2010年到2017年的對比來看,農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基本保持不變,工業增加值占比從2010年的27%下降至2017年的25%,製造業占比沒有變化,服務業占比從2010年的63.1%上升至2017年的64.9%。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農業、工業和製造業占比的下降趨勢同樣明顯,2017年和2010年相比,全部下降了1個百分點,而服務業占比雖然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明顯偏小,為0.3個百分點。再看歐洲和中亞地區,農業和製造業基本保持不變,工業下降明顯,服務業從2010年的64.1%上升至2017年的64.3%。北美地區走勢也基本相同,農業和製造業保持不變,工業有所下降,服務業占比從75%上升至76.7%。整體來看,全球範圍內工業占比下降,服務業占比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

  若按收入高低劃分標準的數據來看,在此期間,除了全球低收入國家,工業占比從2010年的23%上升至2017年的25%,服務業從41.6%下降至40.2%外。中低收入國家、中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都無一例外地出現了農業和製造業占比基本保持不變或下降,工業占比明顯下降和服務業占比明顯上升的發展態勢。

  總體來看,在全球範圍內,工業增加值占比的下降和服務業增加值占比的上升趨勢非常明顯。服務化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

  這一發展趨勢同樣可以從就業人員人數的行業分布來一窺端倪。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數據,在1991年至2018年期間,在全球範圍內,農業就業人員在總就業人員中的比例持續下降,工業基本保持穩中緩增的發展態勢。相比之下,服務業就業人員在總就業人員中所占比重持續上升,在1991年,服務業吸納了全球就業總人數的34.58%,到了2004年,其首次突破40%大關,當年共吸納總就業人數40.67%,截至2018年,服務業吸納全球總就業人數已高達48.77%。服務業毫無爭議地成為吸納勞動就業最大的部門,是勞動就業最主要的貢獻者。

  中國邁向服務經濟時代的動因與事實

  文章介紹,判斷“服務經濟時代”的基本標準。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富克斯(Fuchs)在其經典著作《服務經濟學》(1968年版)提出過“服務經濟時代”的判斷問題,他是這樣表述的:“美國現在正在經濟發展方面開創一個新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這個國家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服務經濟’國家,即第一個一半以上就業人口不從事食物、衣著、房屋、汽車或其他實物生產的國家”。在這裡,富克斯是用服務業就業占全部從業人員比重來判斷“服務經濟時代”。

  毫無疑問,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但是,對於中國這樣大型經濟體而言,僅有這個指標是不夠的,用這一個指標過於單一,還要考慮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務消費比重,服務業開放度等指標。2018年,中國服務業勞動就業占比約為46.3%,與富克斯說的判斷標準還有一定差距,但是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已超過52%,服務業利用外資占比超過了68%。居民消費方式的服務化趨勢也很明顯,新技術在服務業領域運用非常廣泛,有些技術的運用甚至發端於服務業領域。

  所以,判斷一個國家(經濟體)是否是“服務型社會”或者是否處於“服務經濟時代”,必須要綜合考量,至少要綜合考慮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比重這兩個指標。

  中國邁入服務經濟時代的主要驅動因素

  文章分析,一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迅速崛起改變了需求結構,文化精神等服務需求快速提升。收入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消費能力的高低,並直接影響著居民的消費信心、消費欲望和消費潛能。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數據:中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3年到2016年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3年的8472元上升到2018年39251元的水平,年複合增長率達到9%以上;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從2003年的2622元上升到2018年的14617元,複合增長率超過了10%以上。中產階層是發達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人均GDP向更高階段跨越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穩定增長,中等收入群體正在迅速崛起。根據麥肯錫的研究報告,2000年中國的城市中還只有4%的家庭屬於中等收入群體,預計到2022年將增至6.3億,占城市家庭總量的76%和全國人口數量的45%。中等收入群體擁有穩定的收入和相對寬裕的經濟生活條件,對追求高品質生活有著強烈欲望,也願意為優質產品和服務支付溢價。因此,中等收入群體表現出的消費能力、文化精神領域的消費欲望以及日益增大的群體規模,將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從恩格爾系數來看,自1995年以來,中國城鄉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均呈現出下降趨勢。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1995年的50.1%下降到2018年的27.7%,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從1995年的58.6%下降到2018年的30.1%。中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已經從最初的基本物質需要轉為更高層次的需要,城鄉居民家庭的服務消費占比逐年提升,每年約提高0.8個百分點,占消費總支出的1/3強。目前,消費者用於自身發展、休閑享受型服務消費的比重、內容方式不斷增多,居民消費質量不斷提高。進入服務消費階段,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日益呈現碎片化、個性化和體驗化趨勢。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及消費體驗,體現在消費支出上就是用於醫療美容、文化旅遊、休閑娛樂和體育健身領域的支出逐漸增加。

  二是製造業強國建設拉動了生產性服務業大發展。2017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服務業創新發展大綱(2017—2025年)》,這個文件中提出的“推動中國服務與中國製造互促共進”,為中國服務業發展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中國製造業實現由大變強找到了新思路、新路徑,更是抓住了產業融合和產業升級的“牛鼻子”。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是全球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生產性服務業成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從發達國家產業演變歷史看,從20世紀70年代製造業柔性化生產模式取代福特製生產模式以來,生產性服務業對製造業的作用日趨突顯,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地位開始不斷提升,製造業外購從製造業內部分化的或從市場內生發展來的生產性服務,作為中間投入要素,並且在產品消費中還要消費大量的互補性服務,以提升自身效率和競爭力,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爭取更大的價值。發達國家普遍存在兩個70%的現象,即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生產性服務業產值占整個服務業產值的70%。世界500強企業中,56%的企業從事服務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憑借勞動力成本優勢迅速成長為“世界製造工廠”,穩居世界製造業大國之首,但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偏重於組裝和製造環節,長期處於價值鏈的低端環節,而價值鏈上游(如研發設計)和下游(如市場營銷、品牌管理)等高端環節仍被發達國家控制,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面臨被“低端鎖定”的風險。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嵌入知識密集型服務要素提升製造業附加值並向生產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面向製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是製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