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織就中國特色的住房保障網
http://www.CRNTT.com   2019-08-19 07:59:40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可圈可點的“成績單”,見證我國住房保障體系的歷史性成就:自2008年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來,到2018年底,幫助約2億困難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

  從廉租房到公租房,從經濟適用住房到共有產權住房,從林區、墾區、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到城市棚戶區改造,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住房保障工作,不斷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努力為住房困難群眾織就一張多元化供給、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網。

  因時因地制宜推進住房保障工作

  69歲的李煥財曾是黑龍江雞西市的一名煤礦工人。一年前,他從采煤沉陷區棚戶區搬離,人生中第一次住上了樓房。

  由於長期煤炭開採,雞西、七台河、雙鴨山、鶴崗四大煤城形成了目前中國東北地區面積最大的采煤沉陷區,逾14萬戶人家住在這裡。受益於國家棚改政策,截至目前,四大煤城約有40萬人正像李煥財一樣搬離采煤沉陷區棚戶區,搬入新居。

  實物安置與貨幣補償並舉、探索“共有產權”減輕群眾負擔……一系列的政策舉措,2015年黑龍江省在國家支持下啟動四煤城采煤沉陷區棚戶區“殲滅戰”。

  黑龍江的棚改進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棚戶區改造的一個縮影。2013年至2018年,全國累計改造各類棚戶區3271萬套,7000多萬居民“出棚進樓”,改善居住條件,共享發展紅利。

  除了棚改“硬骨頭”,各地還根據保障對象的需求,因地制宜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面向困難群眾的保障性住房供給日益豐富。

  由於我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部分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突出、房價和收入增長水平的差距拉大,住房保障壓力加大。上海市持續探索,形成了由廉租住房、共有產權保障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徵收安置住房構成的“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

  原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巡視員李東說,上海共有產權保障住房准入實行住房、經濟“雙困”標準,主要解決既不符合廉租住房申請條件、又缺乏市場購房能力的“夾心層”居民住房困難。

  廈門市通過住房保障立法,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郭俊勝介紹,通過多年努力,廈門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本地實際、分層次、全覆蓋的住房保障政策體系,包括保障性租賃房、公租房和保障性商品房,被稱為住房保障的“廈門藍本”。

  杭州、上海、廣州、南京、沈陽等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調整住房保障准入標準,使住房保障政策真正惠及困難群體。

  落實做細讓住房困難群眾“安好家”

  千根線,萬條絲,住房保障工作做實做細,需要各地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敢於擔當、善於作為,切實履責、攻堅克難。

  2010年以來,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設任務逐級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向全社會作出莊嚴承諾。

  有目標有行動,使命必達;有承諾有落實,不負眾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