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立多點支撐的居民消費增長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9-08-16 07:35:02


 
  加快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供給側改革步伐

  文章指出,供給側改革是推動居民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核心環節,國內消費品市場有效供給不足,從而使進口和境外消費需求快速上升,反映出中國國內消費品供需結構存在錯位,國內消費品供給不能完全滿足國內消費者對消費品的高品質及新功能的要求,形成“消費需求外溢”。因此,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創新供給,激活消費需求,從而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斷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消費品和服務消費供給側改革主要指的是消費品和服務消費的供給需要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的個性化與多樣化。

  加快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問題有兩個:第一,形成更加成熟的實物消費細分市場,培育實物消費的新增長點。建議相關部委定期發布進口消費品種類數量,並且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研究跨境實物消費的特征與發展趨勢,倒逼國內相關消費品行業的轉型升級,並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導和激勵國內相關消費品行業轉型升級、優化生產結構,培育中高端消費品品牌,提高產品質量;推進汽車消費、綠色消費、信息消費等重點消費品領域轉型升級,優化商貿設施物流設施空間布局,推動傳統商貿創新發展,高標準布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消費商圈。第二,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准入,創新服務消費供給。伴隨著平均教育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同時老齡化與少子化趨勢日益明顯,丁克家庭與單身人群占比逐年增加,文化旅遊體育消費、健康養老家政消費、教育培訓托幼消費等服務消費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需要疏堵並舉,加強相關公共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新的服務消費新業態。

  完善公共保障體系 推進消費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

  文章認為,完善公共保障體系、推進消費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是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因素。研究表明,支出的不確定性是中國居民家庭高儲蓄動機至關重要的原因,而金融服務供給不足導致的流動性約束又加重了預防性儲蓄動機,從這個角度而言公共保障體系完善與金融體系改革將成為緩解居民家庭“不敢消費”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因素。公共保障體系完善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快推進“建設型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提高民生型財政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第二,加快推進養老保障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改革,讓目前的中老年家庭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收支預期;第三,積極探索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現金補助、實物補助和救助補助相結合的社會補助方式,更好發揮社會保障體系的兜底作用。

  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利用數字技術和科技手段發展普惠金融,在風險良好定價與承擔的條件下提高中低收入居民家庭金融服務的可得性,緩解居民家庭在創業與消費方面的流動性約束。第二,全面落實“保險業姓保”的要求,加快保險服務業的開放,穩步提升商業保險密度和深度,穩步推進商業保險產品創新和商業保險監管,更好地發揮商業保險對於居民家庭風險轉移和共擋的功能。第三,有效解決住房金融市場融資渠道單一和政策性住房金融發展滯後共存的難題,加快培育住房租賃市場,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增加多層次住房供給,保持住房價格基本穩定,減緩住房投資對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第四,因地制宜推進消費金融模式創新,同時構建居民家庭杠杆率快速上升與居民家庭債務積壓的監控與預警機制。

  統籌推進消費環境 與理性的消費文化建設

  文章提出,統籌推進消費環境與理性的消費文化建設是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基礎性作用的長期保障。消費環境涉及到商品的生產環節、供應環節、貿易流通環節和後續評價環節等,消費環境能顯著影響消費結構、消費質量和消費水平。建議加快完善消費品和服務消費標準體系建設、加強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健全消費後評價機制和消費者維權機制,以改善市場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為目標,研究促進生態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的消費環境的體制機制條件。推進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倡導和培育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的理性消費文化。旗幟鮮明反對過度負債消費、反對過度消費、反對奢侈型消費與炫耀性消費、反對成癮性消費,最終達到消費與生產、需求與供給的相互促進與平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