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電影應如何面對文學經典與傳統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8-09 15:33:44


 
  我們認識到,這些電影對經典文學與傳統文化(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所進行的影像化改編,首先是一種內容上的重構,即是以電影這種媒介形式對文學與傳統文化資源的再演繹。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對哪吒形象與經歷的塑造、敘述,並未拘泥於仿造《西游記》或《封神演義》中的舊有敘事,而是努力使之與現代審美觀念無限趨近,體現出了一種鮮明的當代意識。在片中,李靖與哪吒之間的刻骨仇恨被置換為崇高的“父愛”,被哪吒“抽筋剝皮”的小龍王敖丙則成為了純粹而崇高的友情象徵,曾經悲壯而殘酷的哪吒自刎被替換為一個無法逃避的宿命 “天劫”……由此可見,這部影片中的哪吒形象和他的故事,已與名著與傳說中的形象相去甚遠。之前多數引起市場轟動的經典改編作品,也幾乎都依循了這種顛覆性的模式,例如逍遙浪子形象的許宣(《白蛇·緣起》)、頑童形象的唐三藏(《西游記之大聖歸來》)與追求自由戀愛的“天神”(《大魚海棠》),等等。

  但是,這種在表面上看來過度解構經典的創作傾向,也引發了不同的看法。如今對於《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負面評價,亦多集中於對其顛覆傳統文化或經典影視作品中的哪吒形象與經歷的不滿。這種不滿,往往是這一類影片面世之後首先必然要面對的爭議。但是反觀這些影片的擁躉,則多數抱著自顧自的娛樂心態,把影片滿足個體價值認同擺在突出位置,鮮少去思考影片與主題來源之間的關係,或者根本不去觸及。

  兩種意見之間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斷層,究其原因,正是傑·瓦格納所謂的“近似式改編”所致——影片雖以一種與原著近似的修辭技巧和表達觀念進行創作,但實際上卻與原著產生了相當大的距離,構成了另一部藝術作品。

  有意思的是,西方影視作品對文學經典或民間傳說的改編,多集中於莎劇、聖經故事和希臘傳說。例如,美國保存下來的歷史上第一部故事片就是《理查三世》,近期被翻拍的《獅子王》取材於《哈姆雷特》,經典音樂劇《西區故事》的主要情節改編自《羅密歐與朱麗葉》,《紙牌屋》的故事內核源自《麥克白》,《七宗罪》《黑客帝國》等都是從聖經故事中汲取靈感,《諸神之戰》《特洛伊》等則源自希臘神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