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九州縹緲錄》翻開國產劇工業化華麗一頁
http://www.CRNTT.com   2019-08-09 15:38:18


 
  事實上,他們眼中影視工業化更多的變化藏在幕後。“產業水準的全面提升,不僅僅是技術升級和資本增加,還包括管理、審美、匠心等,分工和品質管理缺一不可。”蘇曉表示,工業化的加速發展可以實現許多以前無法完成的內容,許多宏大的設定需要構建相應的審美體系,通過工業化的逐步完善,相應的審美體系將會讓人更可信,成為敘事的“助攻”。

  得益於特效技術的升級和充裕的資金,《長安十二時辰》中唐都長安為觀眾營造了故事展開的“真實”環境。同樣,工業化的分工體系,讓這部電視劇的細節滿足了許多觀眾的考據欲望。比如,該劇有專業團隊負責盔甲服裝的考據製作,甚至很多布料也都由劇組自己來做,熒屏上不同軍種的盔甲、不同階層長安人的服裝,都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對象。“不過,真實感不是事無巨細地去複制,把電視劇拍成文獻片。”曹盾表示,細致的分工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影視作品的表達更可信。同樣,蘇曉也表示,工業化不是技術炫耀,特效是為了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之中,感覺不出特效的存在才是成功。

  需要匠人精神但絕非一個人的戰鬥,有一批立得住的製作機構才能面對工業化競爭

  在中國影視劇大製作越來越多的當下,工業化進程中強調的管理能力,越發被業界看重。隨著技術的發展,一部分工作將由管理軟件負責,讓主創可以專注於創意。曹盾告訴記者,海外已經有了幫助劇組統籌鏡頭拍攝的管理軟件,少拍一個鏡頭就會提醒導演。甚至有編劇輔助軟件能夠梳理情節走勢,提醒主創如何讓情節圍繞著主線走。

  相比於被技術解放,工業化進程帶來的挑戰更大。蘇曉告訴記者,影視劇要實現審美和敘事的統一,尤其是諸如歷史劇和科幻題材,就需要美術、道具、服裝、建築、兵器、文字語言等方方面面的構建,影視工業時代的導演,必須承擔起構建審美體系的任務,他需要和制片人一起協調控制各方面的資源,在創作過程中以自己的創意為中心,勾勒出一個藝術世界。“工業時代的影視劇產業競爭,既需要我們發揚匠人精神,又不能僅僅依靠一兩個人使勁努力不眠不休。”蘇曉說,比如“九州”的劇組就有3000多人,特效團隊30多個,服裝一萬套以上,拍攝280多天,前後項目經歷近四年,許多問題都是沒有遇到過的,更不是一個人就能解決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