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進一步提升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適配性
http://www.CRNTT.com   2019-07-24 08:43:34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當前金融監管部門的核心任務之一。未來一段時間,進一步提升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適配性,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將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經濟參考報發表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靜文文章表示,今年二季度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境遇有明顯改善。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速由前5個月的5.3%回升至5.7%,今年以來首次出現增速回升,以民間資本為主的製造業投資由2.75%回升至3.0%,連續兩個月回升。此外,統計局公布的私營企業信心指數也回升至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

  期間,信貸支持力度加強發揮了重要作用。據銀保監會介紹,前5個月新發放的民營企業貸款占新發放公司類貸款的51.48%,平均貸款利率為5.98%,較2018年全年平均貸款利率下降0.92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6.89%,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個百分點,其中5家大型銀行的平均利率為4.79%,下降0.65個百分點。金融機構“敢貸、願貸、能貸”的長效機制正在形成。

  不過,除信貸之外的金融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強。今年上半年,民企債券違約事件仍然時有發生,隨著6月同業存單剛兌打破,金融機構出現信用分層,民營企業的信用利差又開始走闊。上半年民營企業IPO家數和募集資金淨額較去年下半年有所好轉,但仍遠低於前期高點。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等表外融資同樣出現邊際好轉,但上半年增速仍處於負增長區間。

  文章認為,隨著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適配性必須進一步提升,以解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國務院副總理劉鶴6月在陸家嘴論壇上提出,應通過加快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大力發展直接金融、調整現存的間接金融結構,從而提高金融體系整體的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這為下半年乃至未來更長時間金融體系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金融供給側改革將更加注重服務實體經濟。今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准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預計金融體系將會在結構性去杠杆的前提下,通過對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限制,使資金投向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其次,直接融資市場發展將進入新階段。目前信貸在融資結構中占比80%以上,股權融資不超過10%,債券市場則基本是一個准信貸市場,債券品種單一且交易不夠活躍。以科創板的正式推出為標誌,中國將致力於建設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完善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進而不斷提升直接融資的比重。

  最後,間接金融體系將不斷調整優化。中國銀行體系雖然體量巨大,但是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鮮明,“過度競爭”與“服務空白”同時存在。未來,銀行體系應以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金融產品,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並不斷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

  此外,金融開放將繼續加快推進。當前中國對外開放特別是金融開放已經進入快車道,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的持股比例、經營範圍、業務範圍限制等都將對外資逐漸放開,更多外資機構將會加入競爭,共同推進中國金融服務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可以預期,在這些發展導向之下,持續改善融資結構,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仍將繼續出台,金融業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也將不斷增強。隨著民營、小微活力增加,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態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