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城市競爭:從單兵博弈到區域抱團
http://www.CRNTT.com   2019-07-18 07:33:00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中國城市GDP“萬億俱樂部”正在不斷擴容,目前已有16個城市跨入萬億GDP門檻。

  GDP跨入萬億,是我國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的階段性成果,值得高興。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9.48%,城市已經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勞動力、公共資源等的大量積聚迸發出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城市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這種激烈競爭已經由過去的各自為戰、單兵作戰,轉變成區域抱團,結合成城市群的形式協同發展而展開。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得益於鄉鎮城區的改擴建,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等,再加上戶籍政策的改革,城市間的資源流動越發頻繁,大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凸顯,因此,各個城市均在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取長補短,協同進步。

  相對而言,基於GDP等明確指標來衡量城市發展水平是比較客觀的,同時也有利於城市橫向、縱向對比與改進。將GDP指標進行平減之後,城市可以縱向與過去對比,發現自身的經濟增長路徑和成效,進行合理的改進措施。借助GDP指標,城市間也可以進行橫向對比,選取GDP位於前列的城市作為榜樣,吸收其成功經驗,這些都有利於城市的進步。

  但是,以GDP為主的傳統政績觀會影響政府的投資決策和產業規劃,很有可能會造成為了在任期內獲得經濟短期快速增長而忽略長期發展要求的短視現象。例如發展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雖然它們能夠在短期內提升投資率,吸收社會大量就業,帶動經濟,但終究有悖於國家當前的供給側改革方向,不利於產業結構優化。

  而且,很多城市為了刺激經濟的快速發展,借當前PPP項目熱潮,大搞政府與民營資本合作,卻對項目本身風險分析不夠,結果導致很多項目爛尾,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另外,很多城市也通過“攤大餅”式的擴張來走經濟增長的捷徑,結果造成區劃過大,行政冗餘,統籌失當,在短期的經濟增長之後對城市的長期發展動力造成了損害。

  所以,在我們為各個城市GDP增長欣喜的同時,也應當探索更為全面的城市評價體系,完善城市間的競爭機制。曾經有人提出,目前我國基於GDP的城市評價體系缺少人情味。筆者建議,應當更加關注民生,加入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標,例如公共設施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爾系數等等,居民才是城市建設的最終受益者,讓居民切實感受到城市發展的紅利才是經濟增長的真諦。

  當前國家正在大力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而在城市評價體系中也應當加入環保層面的指標,例如污水處理能力、廢料廢氣回收利用產值等,激勵城市加大對環保方面的重視,尋求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踐行可持續發展。

  城市間的協同與群聚效應也逐漸凸顯,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傳統GDP考核體系已經弊端初顯,需要改善現有城市考核體系,加入如產業結構、居民幸福指數、環保建設等指標進行綜合衡量,全方位評價城市的整體發展水平,引導當地政府更加注重城市長期競爭力,關注民生問題,注重環境保護。相信未來在更加完善的評價體系激勵下,中國城市的發展必將再創佳績。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盤和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