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完備產業鏈撐起超級工程
http://www.CRNTT.com   2019-07-16 07:57:47


 
  智能建造,建設安全更高效

  “不必冒著酷暑去工地,只要坐在指揮部,現場視頻、實時數據全都一目了然”

  怎麼能最便捷直觀地了解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進度?“不必冒著酷暑去工地,只要坐在指揮部,現場視頻、實時數據全都一目了然。”苗育西說。

  混凝土澆築後,需要進行平倉振搗。依靠瑞能電器提供的高精度傳感器、北斗衛星定位系統、中國電建成都院研發的監控軟件,可以對混凝土的平倉振搗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任何操作不到位的情況會自動預警,提示現場質量管理人員進行糾偏;生產什麼樣的混凝土,只要一線人員在手機上遠程操作即可完成;負責數據傳輸的,則是中國聯通。為了避免水電站在遭遇地震時潰壩、下洩而造成次生災害,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對白鶴灘水電站的抗震安全性進行模擬分析,保證抗震設計安全。

  清華大學和三峽集團共同研製的智能通水成套裝備和移動實時軟件平台,通過在新澆築混凝土壩塊和水管中安裝數字溫度傳感器,實時測量混凝土溫度和進出水溫。點開手機,大壩施工狀態和各種參數盡在掌握。在冷卻水管中安裝的溫度、流量和一體流溫集成控制裝置,還可以實現動態智能控制。

  自主創新,國之重器有底氣

  “我國水電站建設、安裝、運營全產業鏈都已經走出國門,成為中國的名片”

  在白鶴灘水電站眾多工程技術指標中,“百萬機組”格外引人注目。作為世界上首批百萬千瓦水電機組,不僅實現了單機容量的巨大跨越,背後的技術支撐更將引領整個水電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

  然而,鍛造“國之重器”談何容易?白鶴灘工程建設部機電項目部主任康永林介紹,最初三峽電站的發電機組所需的矽鋼片只能依靠進口,當我們自主研發右岸機組時,外方突然將價格提高到左岸機組的3倍。無奈之下,三峽集團只能與寶鋼聯手研發。“如果當時放棄了自主研發,可能白鶴灘水電站水電機組的矽鋼片還是需要進口。”

  從三峽前單個機組發電能力的30萬千瓦到白鶴灘的100萬千瓦,中國水電裝備設計製造實現了大跨越。如果說三峽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那麼在白鶴灘,則實現了完全自主創新。

  引領世界,不少支撐技術只能首創,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倒逼東方電機、哈電集團等研發新的絕緣材料、發電機組;倒逼中國電建、中能建集團提升水電設施安裝水平。早在2006年,三峽集團就牽頭國內設計單位、科研院所和設備製造廠家,攻克發動機散熱、新型材料等系列技術難關。三峽集團通過在重大裝備科研、設計和製造、安裝和運行鏈條中分層次有步驟地穩步推進國產化,已在機組設備、高壓電氣設備、輔助設備乃至基礎材料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不僅是高大上的技術,白鶴灘水電站對於照明、供水、排風管這樣的基礎配套設施也有更高標準的要求。能夠參與電站建設,對相關企業來說,也是其技術能力的體現,將有助於企業拓展普通消費市場。”康永林介紹,“如今,我國水電站建設、安裝、運營全產業鏈都已經走出國門,成為中國的名片。”

   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