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產業轉移還需政策引導
http://www.CRNTT.com   2019-07-12 07:53:06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相關制度政策要進一步跟進、調整和創新,以順應扶貧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和新要求。

  截至2018年底,我國中西部地區已經完成850萬貧困人口的易地搬遷工作。如何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就成為各地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因地制宜地發展既符合貧困地區資源禀賦,又順應易地搬遷群眾勞動技能水平的特色產業,顯得尤為關鍵。

  近年來,我國東部地區已經進入“騰籠換鳥”的關鍵時期,許多傳統型、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步伐明顯加快。對於貧困地區而言,東部地區這些需要轉移的傳統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仍具有較好的吸引力和帶動力。積極承接好這些轉移產業,不僅可以滿足易地搬遷所形成的巨大就業需求,帶動當地發展、助力脫貧攻堅;還讓我國保留完整產業鏈,有效應對各類經濟風險和挑戰,有效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但從目前來看,很多東部地區轉移產業並沒有轉移到西部貧困地區,而是“出走”到東南亞、南亞。主要原因就在於,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一直以來是以單個東部企業和西部地方政府推動為主,存在轉移效率低、交易成本高、產業配套差等問題。在現有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中,更多還是少數企業行為,東部地區並沒有將其提升到產業整體轉移升級的高度加以推進。在總體經濟運行下行的背景下,東部地區政府大規模實施產業轉移的積極性、主動性並不高,西部貧困地區也無法有效解決承接產業轉移所需要的土地、能耗指標,統籌解決好企業落地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引導東部地區傳統產業向西部貧困地區轉移,既需要遵循市場規律、尊重企業意願,也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如能建立起產業轉移地與承接地之間的東西對接協作機制,則東部地區可協同推進“騰籠換鳥”,有效利用土地等資源,讓“舊鳥走得了,新鳥進得來”;轉移企業則可迅速出讓東部地區土地,獲得轉移西部地區所需資金,再通過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工藝換代,實現“在轉移中升級”;西部貧困地區則可完整承接產業集群,通過規劃建設產業集中區,集中解決好節能減排、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瓶頸難題,做到“既迎來金山銀山,還保持綠水青山”。

  如何才能建立這樣高效、持續、有活力的東西對接協作機制呢?這需要國家層面探索設立“核減”和“核增”兩條具體政策路徑。

  所謂“核減”就是對東部地區因產業轉移到西部貧困地區所減少的GDP、稅收,在國家相關統計之中給予基數核減。同時,進一步降低對東部地區GDP、稅收的考核評價權重,樹立科技創新、轉型升級、區域協作等考核評價導向。以此引導東部地區“瘦身健體”,加快產業轉移、轉型升級步伐。
 
  所謂“核增”就是對於承接符合綠色發展理念東部轉移產業的西部貧困地區,合理增加相應的工業用地、能源消耗、污染控制等指標。以此激勵和引導西部地區通過集約化發展、清潔化生產,徹底解決產業轉移的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等問題。

  鑒於“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產業基礎薄弱、難度較大,邊境貧困地區既需要脫貧攻堅,又需要穩邊固邊、興邊富民,可鼓勵、支持和引導他們率先建立東西協作區域協調發展示範區。讓深度貧困地區、邊境地區先行試點享受“核增”“核減”政策,優先承接東部地區轉移產業,確保他們與全國一道同步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錢學明(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