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上海:大數據指導青年工作時代來臨
http://www.CRNTT.com   2019-07-04 13:45:16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 “你看,你們區青年人口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公裡6200多人,照這個指標,你們青年中心的數量太少、分布也不算科學。”在上海,團上海市委基層工作部工作人員與基層團區委的對話“模式”近期開始有了新變化。

  他們的對話,從過去的“你再多建幾個青年中心”“某某街道那麼多辦公樓,能否建個青年中心”式的模糊語氣,變成了“有數據、有依據”的准確表述;從過去的“大約”“大概”“應該可以”,變得有的放矢——“青年在哪裡,青年中心就建在哪裡”。

  大數據,給上海的青年工作帶來重大改變。

  近期,團上海市委與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聯合推出一份題為《基於大數據分析的上海市青年中心布局和配置研究》的報告。這份報告的數據詳實到一個區、一個街道的青年分布情況,它成為指導上海青年中心建設工作的重要依據。“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和調研結果來改進我們的工作,真正做到‘青年在哪裡,工作到哪裡’。”團上海市委書記王宇說。

  青年中心“科學規劃”不足

  青年中心是上海共青團服務青年規模最大的“實體陣地”,它根據青年聚集的時空特點和成長發展需求,依托社區、園區、商區等場所和空間,為青年提供學習培訓、體育健身、休閑娛樂、婚戀交友、志願公益、創業就業等各類服務。作為共青團為青年提供服務的主要渠道,其布局的合理性關系到基層團組織覆蓋青年的廣度和深度。

  上海典型的青年中心一般位於白領聚集的辦公樓宇或者社區街道文化活動場所內。樓宇內的青年中心,通常會在午間一小時為白領提供一些健康知識講座、健身舞蹈、普拉提瑜伽等服務;社區青年中心則全天提供服務,暑假還能作為上海政府實事工程“愛心暑托班”的舉辦場所。<nextpage>

  青年中心的建設可謂“歷經艱辛”。從2013年第一批僅50多個青年中心,到現在全市600多個青年中心、全市220個街鎮全覆蓋,一批又一批基層團幹部為此付出巨大努力。這種努力包括一個一個街道磨嘴皮子、一棟一棟樓宇踩點找地方、一家一家社會組織談合作、一處一處青年代表談意見建議。

  上海市靜安區集中了上海最大的幾個辦公樓宇、商圈,也是上海青年社會組織發展最為迅猛的中心城區。這裡的青年中心建設,歷來是整個上海的“典型”。

  團靜安區委基層部負責人王潘楊告訴記者,靜安過去建青年中心的流程一般是:團區委或街鎮團工委物色點位、團幹部對接洽談、完成申報流程。這種模式,是過去最為“科學”的做法。

  但如果把這種模式放到“新時代”來看,又顯得過時了。“我們發現,很多團組織在最開始建立青年中心時,存在隨意性和隨機性。即‘我覺得’哪裡青年人多,我就去哪裡建設青年中心布點。”團上海市委基層工作部副部長楊莉萍告訴記者,這種“我覺得”導致後來有些青年中心“活不起來”,團組織資源配送下去後出現浪費。“過去,這種做法有存在的合理性,因為沒有數據作為參考;但今後,我們一切要憑數據說話,在哪裡建中心,要有依據”。

  青年中心建設不搞“一刀切”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注意到,上海青年中心建設伊始,團上海市委就喊出了“青年在哪裡,青年中心就建在哪裡”的口號。“青年在哪裡”是青年中心選址布點的主要原則。

  但是,“青年在哪裡”真是一件“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有的團區委,“憑感覺”找到青年聚集區建設青年中心;有的團區委,憑“哪裡工作好開展”就去哪裡建設青年中心。

  如今,團上海市委與上海電信合作提供的大數據報告,將青年中心數量與青年人口、地域面積、青年人口密度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具體分析。出乎很多團幹部意料的是,市中心城區、總面積只有20平方公裡的黃浦區,青年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裡6265人,為全市青年聚集度最高的區。<nextpage>

  “我們過去在制定規劃時總是考慮各個區的平衡問題,今後我們更多會考慮各區青年聚集的實際情況。”楊莉萍說,大數據報告出來後,團上海市委未來指導基層團委有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她介紹,下一步,從市級團委資源配置到青年中心建設數量,團上海市委都不會搞“一刀切”。而是根據每個區的青年分布情況來作具體的、不同的要求,而每個區則根據不同街道的青年分布情況再作細化要求,“團上海市委會給基層一個明確的方向,需要在哪裡增設或者減少青年中心。有的地方青年聚集度高,但再難也要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

  除了“布點”之外,青年中心未來到底搞哪些活動,也將接受大數據的分析、指導。

  報告顯示,青年回家的時間段基本集中在19:00~21:00,青年在商業中心聚集的時間段集中在午餐和晚餐時間,青年在工作日的基本生活圈是“三點一綫(居住點-辦公點-用餐點)”。

  根據“大衆點評”平台對年輕人的點擊行為分析,他們8小時之外最關注的運動項目為跑步、游泳和球類(桌球、籃球、兵乓球、羽毛球);最關注的娛樂項目為唱歌、喝咖啡、泡吧、DIY和桌游(包括棋牌);最關注的學習項目為兒童早教、幼兒托班、語言和才藝學習。

  科學指導幫助青年中心“活起來”

  在上海,青年中心分為“直營連鎖、特許加盟和自由連鎖”三大類型。“直營連鎖”即完全由團的機關主導,依托團屬工作陣地、黨建工作陣地以及其他群團工作陣地等直接建設、運營和管理的青年中心;“特許加盟”即由團組織與企業或社團等共建共贏的合作模式,依托社區服務陣地、社會組織工作場所、社會公益類空間等允許其在協商的範圍內按照青年中心的各項規則進行建設和運營;“自由連鎖”為企事業單位依托生產經營場所,為內部青年員工提供的活動場地,自願以青年中心名義開展活動(不包含在600多家之內)。

  攤子越鋪越大,問題和煩惱也接踵而來。行政經費的壓縮,再加上物價、人員經費的上漲,使得開設“直營店”越來越困難,而“加盟店”的質量又參差不齊。記者了解到,根據上海青年中心從A到5A共5個等級的劃分標准,目前達到4A級及以上標准的青年中心共188家,占全市青年中心總數的20.4%。<nextpage>

  “有的團區委統一采購配送活動到中心,但同樣一個活動,在不同的青年中心受歡迎程度完全不同。”上海胡同鑰匙社區發展中心是第一批與團組織合作共建青年中心的社會組織,創始人吳詩凡參與了上海多家青年中心的運營工作,她告訴記者,每一個青年中心面向的“客戶群體”都不一樣,青年中心迫切需要一份適合自己客戶群體的大數據分析。

  比如,在互聯網公司周邊的青年中心,可能創業類、行業分享類活動會更受歡迎;金融公司周邊,可能午間健身、瑜伽普拉提、畫畫等活動更受歡迎;社區青年中心,在特定的寒暑假期間更喜歡親子活動,雙休日喜歡面向青少年的社會實踐活動等等。

  在吳詩凡看來,很多青年中心開展的工作不够專業。這種“不專業”最主要的原因,一是缺乏科學指導,二是負責人沒有進行“客戶細分研究”。

  “上級說什麼,下面就做什麼。倒過來,一個活動配送下來,他忙著找人來參加,而不是他先研究周邊人群需要什麼,再找上級配送合適的活動。”吳詩凡說,下一步,有了從市級層面到區級層面的青年中心大數據報告,可以幫助很多青年中心“認清現實、找准定位”。

  (來源:中國青年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