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從重點區域邁向全區域融合發展。羅海成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因此,福建不僅要在福州、廈門、平潭等對台前沿地區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而且要在全省打造全區域深度融合發展的大格局。要根據全省各地的特殊地位和對台重點工作,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和智慧,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的地方道路。
他認為,在全區域推進閩台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要及時調研總結和複制推廣融合發展新經驗。一方面,要注重調研收集不同區域融合發展的成功做法和案例,當前省台港澳辦和省委黨校聯合課題組正在推進這項調研工作,形成可以推廣的經驗和示範。另一方面,要對融合發展中的一些好的經驗及時進行推廣,例如平潭綜合實驗區的“一島兩標”可以在全省範圍複制推廣,實施“一省兩標”,即大陸標準和台灣地區標準在福建省內包容共存、互認互通,增強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實現融合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及時發現和解決複制推廣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兩岸融合發展實踐的有效性進行驗證,為在更大範圍作出融合發展示範做好充分準備。
羅海成說,在探索融合發展新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做好不同區域之間的政策統籌與協調,避免區域之間出現政策衝突或政策不協調的負外部效應,要統一行動,把握方向與節奏,全面、全區域地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探索。
第三,做好第一家園建設成效科學評估。羅海成表示,福建作為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第一”是對福建“特殊地位”的明確定位,體現了福建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的特殊地位,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對台工作的殷切期望。
他認為,第一家園建設要在科學評估體系設計、全程實踐評估方面,落實落細,要借鑒經驗深化實踐,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先行先試,不斷形成新的經驗,作出新的示範,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建立全面性的評估指標體系。在第一家園建設評估方面,要提高認識,加強研究與設計。兩岸融合發展體現在經濟、社會、文化、政策、制度等不同領域,既有看得見的外在層面,也有看不見的心理感受;既要評估地方客觀政策及其效應,更要評估兩岸同胞的主觀心理評價。因此,評估指標體系既應有硬指標,還應包括軟指標;既應有客觀的統計數據,還應包括主觀的調查數據;既有便捷性成本的有形因素,也應包括人文情感的無形因素。
二是,建立全程性的政策實踐評估。兩岸深度融合發展既涉及非常廣泛的政策面向,同時也涉及融合發展的不同階段。在探索融合發展新路的過程中,要努力達成融合發展效果的最優化。建議採用PDCA循環理論管理方法,在推進融合發展過程中,把融合發展各項工作按照: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後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進一步解決,並對這一流程進行全程性的效應評估,切實提高融合發展質量和水平。
三是,借鑒經驗全面推進融合發展。第一家園意味著是台胞台企登陸的首選。從狹義上來說,“第一”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是排他性、競爭性的;從廣義上來說,也可以理解為是相互促進、努力爭先。
最後,羅海成總結說,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實效,避免表面與無感。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中指出的,“要在對台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善於聽取台灣同胞呼聲,確保推出的惠台利民政策和措施能有效回應台胞台企的重要訴求,為推進深度融合發展找准目標指向與動力源泉。另一方面,要注重創新,形成合力與特色。要在區域比較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其他區域深度融合發展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福建處在兩岸融合發展最前沿的區域優勢和政策優勢,在兩岸融合發展上探索新路、做出示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