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低通脹趨勢尚未改變
http://www.CRNTT.com   2019-06-20 09:32:32


 
  求之不得的溫和通脹

  文章稱,在宏觀經濟理論中,高通脹和通貨緊縮(負的通貨膨脹率)的危害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研究。二者均會扭曲資源配置,導致產出下降,甚至引發嚴重經濟衰退。因此,最優通脹水平應該在一個適度的正值區間,根據經濟體和經濟環境的不同會有所變化。目前,一般認為發達經濟體適宜的通貨膨脹水平為2%,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以稍微高一些,主要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的目標通脹率也大都設在2%。

  從21世紀初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以後的經濟發展看,持續低通脹造成的政策困境越來越明顯。首先,伴隨低通脹的通常是低名義貨幣政策利率,這意味著傳統貨幣政策的實施空間非常逼仄。全球金融危機後,發達經濟體普遍觸及零利率下限,從而不得不採取量化寬鬆的非傳統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走出衰退。其次,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後果是政府債務高企,這會自動限制進一步實施寬鬆的空間。而且,在低通脹環境下實際債務負擔會愈加沉重,而在名義收入高增長的環境中化解政府債務會更加容易。

  雖然存有巨大爭議,但在一些發達經濟體中,已經有經濟學家建議中央銀行應該將目標通脹率從2%調整到4%,以化解當前的政策困局。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無論對促進實體經濟增長還是維護金融穩定都頗有裨益。當前,不管是對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市場國家,溫和的通貨膨脹都是求之不得的。

  從未發生過的“滯脹”

  文章指出,在宏觀政策討論中,滯脹是一個高頻詞匯。滯脹一詞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字面含義,即指經濟增長下滑或停滯,同時伴隨較高通貨膨脹。第二層含義特指1973年至1975年在美國發生的經濟現象,有五個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同時通貨膨脹率高達10%左右。美國1970年代的滯脹也叫“大通脹”,與1929年大蕭條和2008年後的所謂大衰退齊名,是非常嚴重和極端的經濟狀況。對於出現這種極端狀況的原因,經濟學家也莫衷一是,存在較大爭論。

  在中國,第二層含義上的滯脹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幾次通脹都是由經濟過熱引起的,而經濟增長相對低迷的階段也都伴隨著低通脹甚至通貨緊縮。然而,由於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並非完全同步,在繁榮期當增長率先下滑而通脹仍維持高位時,或者在衰退期當通脹率先抬頭而增長尚不為所動時,有人就會認為經濟出現了滯脹,或者至少滯脹風險。從第一層字面含義角度看,這種認識並沒有錯。但由於還存在第二層含義,這些評論又在有意無意間混淆了二者,從而誇大了經濟形勢的嚴峻程度。

  也就是說,兩種完全不同的經濟現象共用一個名稱,前者是變量的領先滯後關係交錯造成的短暫的正常現象,後者是極少出現的有持續性的極端經濟災難。評論者通過觀察和總結前者引出滯脹的概念,但是在論述中卻難以割裂後者極為負面內涵,最終引發不必要的憂慮和恐慌。像滯脹這樣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論者還是要慎用。

  預期管理就是信心管理

  文章認為,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和持續低通脹,中國總需求偏弱的環境下,防範通貨膨脹並非當務之急。長期看,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矛盾,已經從就業和通脹之間的折衷,轉變為更廣泛的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之間的折衷。在當下實體經濟相對穩定的形勢下,政策重點還是要放在金融風險的化解和防範上。

  如果一定要對目前的通脹狀況有所動作,那麼最好的應對就是未雨綢繆,做好預期管理。對通貨膨脹最有效的抑制就是錨定經濟主體的通貨膨脹預期,即讓居民和企業相信價格水平會保持穩定,不擔心出現通貨膨脹。顯然,預期管理就是信心管理,政府要通過宏觀經濟政策透明化,設定可置信的政策承諾,給予居民和企業以信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