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可以引起風暴,也可能蝴蝶只是蝴蝶而已。
香港證券與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官網悄悄掛出一則監管函,在隨後不久的媒體報道推動下,成功發酵,大有掀翻內地投資圈輿論之勢。
尤其是文中冷不丁冒出這一論斷,更是引發大規模熱議:
“目前香港配資價格僅相當於內地一半的水平,香港的資金價格具備很大的優勢,而且杠杆水平也可以做得比較高,不少內地資金透過香港進行配資,再繞道回A股的情況也比較多。”
好嘛!我們中出了叛徒!香港居然成了配資的法外之地?
早就懷疑這批外資質地不純了,合著混進了不少“假洋人”啊。
在內地配資成本高、風險大,就繞道香港,回來後還變外資了,最關鍵是最近還在頻繁出逃,這幫人太壞了!
討伐“假外資”沒錯,狼子野心之徒,人人得而誅之,但要香港市場跟著一起吃癟,就有人不爽了。
周四就有媒體跑去問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香港配資真的很容易嗎?
李小加很委屈:並沒有啊!
原話如下:
【我看到過這些論調,其實這裡面有一些誤導,認為在香港配資是很容易的,動不動幾十倍杠杆融資,其實並沒有。
香港的券商有很嚴格的margin(保證金)管理,而且他們實時監控流動性比例。券商的資金也都是從銀行借的,銀行盯著,交易所盯著,誰敢做這麼高的杠杆融資?有些報道不嚴謹。】
——其實李小加大可不必如此委屈,真正對這塊業務感興趣的人,經了解後自然知道這玩意沒有媒體報道的那麼“天馬行空”,而本身不感興趣僅僅只是表達情緒的人,你向他解釋再多都是徒勞。
一般正常來講,在監管框架之下的“配資”,的確是不容易,畢竟香港的法制體系相比於內地只能更健全啊。
為什麼說在香港“配資”其實“沒那麼容易”呢?
簡單來說,就是繁瑣,走正規途徑,需要跨過至少四座大山:
1、標的物
以港交所的規定,要北上的話,要配只能配港股通標的物,而且還需符合港交所發布的指引範圍,這樣兩重標準並行下,標的物就相對少了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