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五世同堂下的60年變遷 
http://www.CRNTT.com   2019-04-03 11:45:43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甲梅巴宗山腳下、雄曲河畔,坐落著次麥社區,這裡平均海拔3750米,山高穀深,村民的房子大多依山而建。位於半山腰的居委會大院裡,這幾天來往的村民不少,他們忙著挑選新房戶型。48歲的次珍挑好戶型後,在資料檔案上簽字,摁上手印。一旁正在建設的房子,二層帶院的主體結構已竣工成形。

  去年8月,邊境小康村一期工程在山南洛扎縣次麥社區動工,按照人均40平方米的標準,為當地村民建新房。與之配套的供電線路、自來水供給、公路等也完成了改造和修建。今年下半年,第一批村民就能住進新房,生活會更加便利。

  現在的磚木結構舊房,有236平方米,是2009年政府的安居工程修建的。即將離開住了10年的房子,次珍心裡五味雜陳。“住二層樓院確實是好事,但對老房子還有點舍不得,畢竟裡面有太多的家庭記憶和感情。”她說。

  對於這片土地和房屋,次珍84歲的奶奶古桑卓瑪感情更深。60多年前,她還是一名“差巴”(相當於雇農),後來不堪忍受農奴主的壓迫,便帶著兒子扎西頓珠四處乞討,到了次麥。在西藏民主改革後,他們分到了土地、牲畜和房屋,現在的房屋位置也是當時劃分到的。

  “國家分給土地、牲畜和房屋的那一刻,我才覺得自己像人一樣活著。”古桑卓瑪說。

  有了土地和牲畜,這對母子生活有了着落。隨著新糧種、農具的發放以及精細化耕作,糌粑、酥油逐漸有了富餘。扎西頓珠娶妻成家,女兒次珍漸漸長大成人,一家其樂融融。

  真正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