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台灣九合一選舉後,兩岸城市交流有了新的發展。 |
中評社╱題: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的外溢政治、社會、文化效應引導與管理 作者:陳麗麗(漳州),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專家、教授;任智穎(漳州),閩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回顧與總結兩岸縣市經濟合作及其外溢政治、文化和社會效應,並對溢出渠道和溢出效應進行引導和管理,積極推動兩岸經濟或技術等功能性領域交流合作與兩岸政治、社會、文化等互信與交流合作協同發展,應成為兩岸縣市交流合作的主線、原則與基本要求。
在大陸主導與積極推動下,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持續深化並呈現出外溢理論所揭示的一般規律性,在取得巨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成效的同時外溢出的政治、文化和社會效應亦已日趨顯現,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推動力,但是,期間可供發掘和修正的空間依然巨大,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依然很多。
2018年台灣“九合一”選舉讓台灣16縣市有望與大陸各省市加快開啟縣市交流的步伐,台灣基層民意代表對深化兩岸經濟交流的一般性訴求十分強烈,但是,台灣社會依然普遍存在的兩岸交流合作“政經分離”現象表明,推動台灣社會基層民眾從普遍的“經濟覺悟”到“政治覺醒”依然任重道遠。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在祖國被分隔70年,和平統一政策確立40年的這一歷史性時刻,發表了《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和平統一而努力奮鬥》的重要講話,講話中更進一步提出了系列“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的新舉措,指出“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 “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分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習總書記對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提出新要求,再次強調兩岸交流合作目標是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引向深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新時代助力。
一、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現況分析
(一)兩岸實現全面、直接與雙向的“三通”常態化
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正式實現了全面、直接與雙向的“三通”常態化。兩岸之間的直接“三通”來之不易,期間經歷了“春節包機”、“四節(春節、清明、端午與中秋)包機”、“週末包機”、“常態化包機”、全面直航,搭乘人員由最初台商到台幹、普通台胞、大陸赴台遊客等持有效證件的一般大眾,兩岸民間往來持續熱絡。兩岸直接“三通”常態化的實現為兩岸各方面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日趨深入化,兩岸縣市彼此經濟依存度越來越高
40年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持續深化。1980年7月,台商張詔光在漳州詔安創辦了“詔正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成為大陸第一家有註冊登記的台資農業企業,逐步實現從南向到西進海外投資佈局調整。40年來,台商大陸投資由小到大、由沿海到內地、由南到北抱團發展,在大陸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為重點的大陸東部沿海向西呈逐漸減弱的梯度分佈,經歷了由傳統的製造業為主轉移到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的投資形態變化,創造了“台商發展奇跡”。依大陸統計,1989年,台商對大陸投資項目計540個,協定金額5. 5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1. 5億美元,相當於前幾年之和。經過多年的發展,台商投資穩步增長,2018年共批准台商投資項目4911個,同比增長41.8%。。
大陸持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各項交流,兩岸經貿聯繫越來越密切。2018年兩岸貿易往來再創歷史新高,全年貿易額為2262億美元,同比增長13.2%。截至2018年底,大陸纍計批准台資項目107190個,占實際使用外資項目總數的11.2%。1987-2018年兩岸貿易總量增長了120多倍。1990年大陸是台灣第9大交易夥伴,第5大出口市場,第20大進口市場,到目前大陸發展成為台灣第1大貿易夥伴、第1大出口市場、第1大進口市場、第1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兩岸市場相互依存度持續上升。兩岸彼此經濟依存度越來越高,開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格局,兩岸經貿關係進入一個全面交流合作的新時代。
兩岸各領域交流交往持續擴大深化,更多台灣同胞來大陸就業、創業、學習、生活。大陸心繫廣大台灣同胞利益福祉,推出一系列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2018年2月出台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台灣居民居住證的製發與推廣,台灣居民就業許可證的取消,向金門供水等一些列新舉措的推行,主動創造條件與平臺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截至2019年2月,隨著24個省區市及所轄市縣共65個地方推出具體落實舉措,已經有2000多家台資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等各類稅收優惠,100多家台企獲得工業轉型升級、綠色製造、智慧製造等專項資金的支持,一批優質台企中標若干大型政府採購項目,800多名台胞考取大陸諸多熱門行業職業資格,100多名台胞獲得各類榮譽稱號。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2018年又新增23個、纍計達到76個,共入駐或服務台企及團隊約2000個,逾萬名台灣青年在此逐夢、圓夢。各類企事業單位今年共為台灣青年提供超過了2.5萬個就業實習機會。台商大陸縣市區投資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創造了諸多“台商發展奇跡”。
(三)具公權力性質的不同性質與層級的經濟合作機制化與平台,但受島內政治因素干擾與影響,處於全面中斷中
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促進了不同的合作平台、合作機制、合作模式以及不同程度的溝通協商機制的探索與創建,簽署了包括通航、通郵、金融等23個協議。2016年5月,民進黨上台執政後,兩岸關係形勢逆轉,具公權力性質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與平台運行受到重大影響而處於全面中斷中,兩岸地方縣市溝通交流成為連接兩岸的重要紐帶,擴大兩岸地方縣市經濟交流合作成為台灣民眾的共同訴求。
二、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特徵及其外溢效應分析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40年來,兩岸各方面交流與合作成果豐碩,呈現出剛性兩岸互動交流的“趨勢性”特徵、對兩岸互動交流的“人民主體性”本質的重要性的認知日益明確,兩岸互動交流的“人民主體性”本質特徵日益顯現。但是,兩岸交流合作所產生的積極性和消極性雙重影響並存,交流的“不平衡性”始終存在,政治因素不斷制約兩岸交流深化,兩岸社會間矛盾日益顯現,兩岸交流熱絡但交心不足等。
(一)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剛性需求“趨勢性”特徵明顯
30多年來,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的發展態勢不可阻擋,更不可逆轉,外溢效應明顯,帶動兩岸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等各方面交流溝通的速度、進度與廣度空前擴展,其深度與力度也是前所未有。
(二)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本質的“人民主體性”特徵日益顯現
兩岸關係說到底,就是兩岸人民之間的關係,40年來,兩岸關係中人員交流的特徵日益顯現;同時,交流成果也為兩岸民眾所享有,這是兩岸交流富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