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亞中提七項文化教育政策 全面開放陸生
http://www.CRNTT.com   2019-03-05 16:10:40


張亞中提出“文化教育大政策”。(中評社)
 
  三、公平簡化入學程序

  教改以來,入學方式複雜多變,學校忙於應變,家長全神戒備,學生則為因應各種變革帶來的“補習”而疲於奔命。但是,學生程度、國家競爭力、國民所得均未提昇,入學的公平現象受到質疑,社經地位優勢家庭的小孩較之中低者在入學時更有利。

  我主張改善高中與大學的入學程序。在高中入學方面,入學要有公平的評量,第一階段就採“七級分”比序,(如北北基)讓孩子的努力能被看見。我主張入學方式要簡單明白,現有的15種超額比序項目必須大幅刪減,現有的15個就學區的入學方式也要力求一致。

  在大學入學方面,現在大學入學考試有“學測”與“指考”兩種,入學管道則有繁星、申請、分發等。學測1月考完後,學生就忙於落點分析、申請、面試等事宜,高三下學期根本無心上課。我主張民國111年(西元2022年)起,大學入學可以有兩次考試,但申請分發一次完成。學生應該擁有進入自己理想科系的最大彈性,以厚植自己的競爭力,也厚植國力。民國111年前則減少繁星、申請名額,增加指考入學比率至7成以上,讓大部分沒有特殊性向或能力的學生,可以安心讀書,準備考試分發。

  四、大考命題方向要強調專業能力

  近年大考命題強調素養與跨領域,一味強調閱讀能力,卻忽視學科專業能力的評鑑,使教學現場的高中老師深感惶惑,無法掌握教學方向。例如108學測國文科試題,42題選擇題中34題考的是閱讀能力。聰明的學生即使上課打混,但能準確掌握語意邏輯就能贏取高分。中等的學生雖然苦讀不懈,卻發現題目都是沒看過的內容。國文科本具備語文、文學、文化三層次,後兩者尤其是台灣國文教學的強項。如今偏重語文,不考國學常識、文學史、文化教材,不但影響學生學習態度,更弱化學生競爭力。其他各科也有類似狀況。

  我主張大考命題必須重視學科專業,不可一味追求創新,錯誤引導高中教學與評量。

  五、積極解決目前的招生困境

  近年來隨著少子化問題的快速惡化,從小學到大學,各級學校都已經面臨了重大的經營困境。在中小學的部分,我們看到了偏鄉地區學校乃至私校、職校遷校、關門,流浪教師、教師中年失業的困境越發嚴重,眼看這一浪潮也已經開始衝擊大學,若不迅謀解決之道,必將釀成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也必將嚴重衝擊整體的教育發展。

  針對此一困境,在國中小學的部分,受衝擊開始得最早,近年朝小班小校調整的因應已經比較成熟,未來的問題比較輕,比較嚴重的是偏鄉問題,政府必須投入更多資源,以解決偏鄉兒童就學的交通、住宿問題。至於私立國中小學、私立高中職校若實在無法經營,政府應循立法途徑,以較優惠條件協助私校董事會處分校地。

  此外應以特殊輔導轉業的方式,協助眾多流浪教師以及中年失業教師儘速轉業,以充分運用其原有之專長。同時,應檢討調整國家師資培育政策,除儘速解決目前師資培育方式的諸多問題外,也能解決師資供需失調的情形。

  大學部分有鑒於目前許多院校招生的困難,以及因招生困難所導致的教學品質下降情形,同時為因應在未來十年間恐有30至60所大學將倒閉的困境,我將採取“增員、轉型、退場”等以下三個途徑作法:

  在“增員”部分,我將迅速與大陸有關部門協商,以解除所有限制條件,就學待遇比照本地學生等方式,全面開放陸生赴台求學,每年自大陸引進高中、大學適齡學生,在高中部分以至少足以滿足各校招生缺額的方式引進,大學部分則以將本地生大學錄取率降至九成為原則的方式引進學生,研究所則以承認大陸各大學學歷的方式,擴大各校研究所可以招生的範圍,來解決各校的生源問題,當生源問題得以解決,各校的招生、教師面臨裁員困境以及教學品質下降的問題,也就應該迎刃而解。針對仍有經營困難的學挍,進行轉型或退場輔導。

  六、調整台灣高等教育結構,發展符合經濟發展與科技潮流的新型態技職體系。並開綠燈獎勵及委託大企業經營技職教育。

  教改20幾年來廣設大學、輕忽技職,負面效應已逐漸顯現,經濟學家馬凱不假辭色批評說:教改錯誤後果是非常嚴重,已讓台灣陷入亡國危機,台灣傳統的撤職教育系統完全幾乎完全毀滅。應師法德國,重建職教體系,鼓勵現有普通大學轉型為職教專校,發展符合經濟發展與科技潮流的新型態技職體系,並協助與全球企業接軌,為全球培育技職人材。在經營方面,政府要開綠燈獎勵及委託大企業經營技職教育。

  七、推動兩岸成立文化共同體

  文化是民族的基礎,更是兩岸最大的共同交集所在。有鑒於對岸也正在努力提倡傳統文化,我也將積極尋求與對岸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建立“文化共同體”,雙方可在中華文化教育上偕同努力。我也相信,藉由我們數十年積極振興中華文化的優越軟實力,適用透過兩岸交㳘合作,建立文化共同體,共同引領中華文化的進一步現代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