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http://www.CRNTT.com   2019-02-21 11:39:20


 

  但是,不少教育界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這樣的想法太過保守,現在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較過去幾十年都有了很大變化,不論是閱讀趣味還是知識儲備,已非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前可比。今年《流浪地球》熱映後,有一位畢業於清華大學、現就職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學霸”爸爸刷屏了,他用六張手繪圖向女兒解釋了影片涉及的多個知識點,如太陽核聚變反應、行星加速等。

  這位學者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反倒是《海底兩萬里》這類經典科幻作品需要我們帶領著孩子閱讀,給他們更多的背景知識,才能意識到這類作品的精彩之處,而那些現當代科幻作品才更適合稱為科幻,更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共鳴。”

  科幻非科普,而是科學想象與人文思考的綜合

  關於青少年閱讀科幻作品的必要性和最佳時機,國際上曾有過不少討論。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曾直言:“兒童應該盡早閱讀科幻作品,在9歲或10歲,不能晚於11歲。”劉慈欣曾公開表示,他是在兒時的科幻閱讀體驗中逐漸走上了科幻寫作之路,他認為,好的科幻就是“在看完之後你做了一件以前從未做過的事:走出家門,長久地仰望星空。”喬布斯、埃隆·馬斯克等科技大佬也曾經承認自己是不折不扣的科幻迷。

  其實,在過去一段時間,科幻在國內被視為科普讀物的子類。在嚴肅性、科學性和想象力、文學性的拉扯中,中外科幻作品呈現出不少差異,比如想象力拓展程度的差異、可讀性的差異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