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http://www.CRNTT.com   2019-02-15 09:05:46


 
  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跨越關口、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比如,供給側創新不足導致很多關鍵設備、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依賴進口;近些年中國供給側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而要素生產率呈現下降趨勢,面臨高端製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中低端製造業向要素成本低的發展中國家遷移的困擾。突破這種前堵後追的擠壓和核心技術被“卡脖子”問題,關鍵在於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供給側結構性矛盾還表現在金融出現“脫實向虛”問題,主要原因是存在金融資源錯配、金融結構和傳導機制不合理。這就要深化金融改革,調整金融結構,堅持結構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也是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表現。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對中國經濟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而且是當前形勢下穩增長的重要舉措。供給和需求是經濟內在關係中兩個互相依存的基本方面,市場經濟是需求導向型經濟。現在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恰恰是因為需求居於重要地位,供給的總量和結構必須同需求的發展變化相適應。要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總需求,使總需求增長與預期經濟增長目標相匹配。具體而言,應通過穩就業、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加強基本民生保障、精准脫貧、完善消費環境等舉措,抑制消費需求增長放緩趨勢,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確保財政支出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大力優化出口結構,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務質量,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在擴大進口的同時努力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文章指出,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出發的立足點。3年多的實踐證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抓住了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要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要保持戰略定力,在鞏固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加大“破、立、降”力度,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動更多產能過剩行業加快市場出清釋放大量沉澱資源;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降低全社會各類營商成本,繼續減輕企業負擔;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的力度。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成效的關鍵。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和企業優勝劣汰。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落實保護產權政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發展更多優質企業。破除妨礙各類生產要素流動的壁壘,加大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力度,實施競爭中立政策。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繼續改善營商環境。

  提升產業鏈水平,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目標。要以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為目標,強化科技創新,大力培育新動能,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要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水平,促進新技術、新組織形式、新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提升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條件。只有以生產為起點經過流通、分配到達消費為終點的周而複始的循環十分通暢,社會擴大再生產才能正常進行。要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激發內需和國內市場的潛力,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原動力。要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消除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結合的障礙、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障礙、人力資源和實體經濟需求的結構性障礙、政府各部門協同為市場和企業服務的障礙,形成國內市場和生產主體、經濟增長和就業擴大、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