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太行山腳下的"一根筋" 
http://www.CRNTT.com   2019-02-03 19:09:36


 
  熟悉趙化錄的人都聽過他的“葫蘆論”,他說,鄉鎮幹部不能像井裡的葫蘆,從井口看是沉在下面,從井底看卻是浮在上面。

  記者注意到,冀屯鎮的黨員幹部每人都有一本“民情日記”,這些日記記錄了他們走訪群眾了解到的難題。趙化錄的“民情日記”有10多本,摞起來有一尺多高。這些日記有的記錄了他發現群眾來鎮裡辦事時的“堵點”,還有的記錄了一些困難群眾的辛酸。

  趙化錄日記本上的上官莊村民高五姐為給不慎摔成重傷的丈夫看病,家裡的儲蓄被掏了個底兒朝天。兒子考上了大學卻交不起學費。趙化錄走訪得知後,立即協調資助她家一萬元,不僅使孩子順利入學,還幫高五姐在鎮裡的企業找了份工作。

  高五姐家的生活有了起色,但趙化錄在日記本上卻寫了這麼一段話:“不知道全鎮還有多少像高五姐這樣的家庭,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到底還有多少困難?如何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如何形成黨員幹部人人關心幫扶困難群眾的有效機制?”

  去年,省裡一位領導到冀屯鎮調研時問趙化錄,你在一個地方、一個崗位,幹了21年,思想上動搖過沒有?想過提拔沒有?是如何堅持下來的?當記者把同樣的問題拋給趙化錄時,他說,“把職位當官位,越當越累,把職務當平台,越幹越有勁。在基層幹工作確實辛苦,但苦也好、累也好,當看到一條條路修通了,一棟棟樓建起來了,一個個項目落地了,我的內心就很滿足了。”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