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先鋒”導彈會打破美俄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19-01-23 11:31:25


 
  攔截非固定軌道導彈難度極大

  俄羅斯媒體報道稱,其副總理尤裡·鮑裡索夫表示,“先鋒”高超聲速導彈系統在近期試射中甚至達到了27倍聲速,加上它主動變向的能力,幾乎對各種反導系統免疫。

  實際上,對高超聲速武器可以突破當今各種反導系統這種說法,很多人存有疑問。最大的疑問恐怕是,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GMD)曾宣稱可以攔截23倍聲速的射程超過1萬公里的洲際導彈,為何就不能攔截20倍聲速的高超聲速“先鋒”導彈?甚至不能攔截10倍聲速的“匕首”導彈?

  對此,郭衍瑩科普道:“洲際導彈固然速度快,但它是固定彈道,地面預警雷達可以先逐點預測它下一步的軌跡,推算整個彈道,相對攔截起來比較容易。洲際導彈在大氣層外是按固定軌道飛行,釋放彈頭後彈頭以極高速度再入大氣層,這就是攔截洲際導彈的最佳點。而高超聲速巡航導彈能在大氣層內類似巡航導彈那樣靈活機動地高速滑翔飛行,以規避雷達的搜索和跟蹤。再則攔截方也得研發出高超聲速的攔截彈。如何使我方高超聲速導彈在大氣層中追趕並‘直接碰撞’對方的高超聲速導彈,是個世界難題。”

  既然“直接碰撞”的動能攔截方式目前對付高超聲速武器還不成熟,那麼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對付高超聲速武器呢?

  記者了解到,有的專家把眼光轉向俄羅斯的戰略反導系統,即俄2018年服役的新一代A-235戰略反導系統,結論是其攔截高超聲速武器成功的可能性遠高於GMD或“標準”-3。理由很簡單,因為A-235的攔截彈用的是核彈。郭衍瑩介紹,冷戰時期蘇聯曾前後開發三代戰略反導系統,即A系統、A-35系統和A-135系統。它們的攔截彈都採用核彈頭,當攔截彈飛至目標附近時靠引信觸發核爆炸將目標摧毀。這種攔截方式的優點是技術上比起直接碰撞殺傷要簡單得多,成本又低,命中率高。然而,核污染問題一直受到俄國內外的質疑和反對。以至於,新一代的A-235系統宣稱改用非核彈頭53T6M,以減少人民群眾對核污染的擔心。但在最新的試驗中,A-235系統又試射了採用核彈頭的改進型53T6攔截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