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法媒文章:“無協議脫歐”結果將是均輸
http://www.CRNTT.com   2019-01-22 10:05:17


 
  災難性公投

  文章介紹,特雷莎·梅在2016年6月脫歐公投幾周後上台。這次災難性的公投是其前任戴維·卡梅倫設計的,原本是為了讓保守黨更加團結。

  然而,特雷莎·梅提前舉行大選,希望能夠在議會贏得多數地位,這樣她就可以讓倫敦和布魯塞爾的分手方案在議會順利通過。但這一設想破滅了:保守黨退步了,不再擁有議會絕對多數地位。

  方法受到懲罰

  文章稱,從上述角度來看,周二晚的投票不但是對脫歐協議的否決,也體現為對首相特雷莎·梅行事方法的一種懲罰。當然,這位首相不屈不撓且注重實效,今天卻為缺少戰略和對歐洲的信念而付出了代價。她的這種模棱兩可在公投前就已有所體現。當時擔任內政大臣的特雷莎·梅,很少公開表達自己的立場。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正是這種不表態和缺乏明確的承諾,讓保守黨人選擇她來接替戴維·卡梅倫。

  文章指出,然而,之後她從來就沒能在導致保守黨乃至國家分裂的兩派觀點中做出抉擇:一方面是極為激進的脫歐派,設想英國變成鄰近歐洲大陸的極端自由化國家;另一方面是親歐派,贊成留在單一市場裡。

  首相的模棱兩可

  文章稱,在舉行脫歐公投兩年半之後,梅首相因為總是模棱兩可,所以很快就被稱為“特雷莎·也許(Maybe)”。她從未推動英國人進行原本該有的“歐洲對話”,特別是在保守黨陣營內部。由於在自己的黨派內部缺乏真正的人脈,特雷莎·梅在議會裡不斷做蠢事,甚至期待在最後幾周向反對派傳遞某些信號以便形成多數。然而,做得太少,也太晚了。

  文章認為,由於英國人之間無法達成一致,“無協議脫歐”的大門已經打開。這種方案沒有多少支持者,因為中短期內可能會給英國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另外,也沒有對其他方案形成多數一致。無論是在議會還是全國上下,對接下來要怎麼做沒有統一認識,目前英國就像公投次日一樣充滿分歧。

  文章指出,國與國之間有一些類似於婚姻的聯盟:各方都清楚分手要協商進行,但也並非總是這樣。如果出現“無協議脫歐”,每個人都清楚,結果將是大家均輸。

  (來源:參考消息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