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華網路報:兩岸互信的基礎不是名詞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8-12-28 11:05:58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點評”專欄說,台北市長柯文哲未曾承認九二共識,但憑著呼應大陸主張的兩岸一家親,而能獲得一定程度的信任,得以年年舉辦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但在日前的論壇結束後,他卻稱無論是九二共識或兩岸一家親,都已被標籤化,應該想個新名詞。這種說法就自降水準自貶格調了,竟然把兩岸互信的基礎,當作名詞問題。 
 
  首先談九二共識。這是1992年兩岸授權管道海基、海協兩會經過千錘百鍊才達成的共識,不是什麼這個名詞或那個名詞的選擇。當年兩岸因開始民間交流,雙方當局都認為有開展制度化協商的必要,以維護兩岸人民權益,從而必須建立共同的政治基礎。或許對台灣而言,只要協商而不要政治前提是最輕鬆的事,正如現在民進黨政府主張兩岸應進行不預設政治前提的協商。然而,此種可能性自始就不存在。 
 
  當年海協要求確認兩岸協商不是兩國協商,海基獲得主管部門同意後提出方案,大陸也提出方案。在這些文件中,若問兩岸兩會有沒有都主張國家統一?只要查閱文件即知,答案是有。若再問兩會有沒有都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答案也是有。此皆無從否認,除非不識字,所以兩會在這兩點上確有一致的說法。 
 
  那麼為何台灣所講的一中各表,迄未被大陸接受?原因是當年海基提出依國統會決議和國統綱領來表述一中內涵,海協則認為既然是要開展事務性協商,就毋須涉及一中涵義。此為雙方立場不同之處,於是雙方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歷史性的辜汪新加坡會談、辜汪上海會晤、辜江(澤民)北京對話,以及2008年至2016年兩會簽署的23項協議,甚至馬習新加坡會面,都是從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產生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