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百年前 美華人做了頓影響歷史的大餐
http://www.CRNTT.com   2018-11-20 10:36:25


 
   早餐:新鮮水果、麥片、牛排、土豆、鬆餅和楓糖漿、香腸、雞蛋、熱餐包和咖啡。

   晚餐:湯、鱒魚、肉扒、炸土豆、四季豆、新鮮面包、熱蘋果派、奶酪和咖啡。

   即使是在一張“正常”的餐桌上,這些食物看來也很豐盛。而103年前的夏天,泰星帶著一名助手,帶著炊具,靠一頭騾子馱著哈密瓜、檸檬汁等通常不會在野外出現的東西,在優勝美地的林地裡搭起餐桌,鋪上桌布,為18個人做了兩周被他們用"fabulous"來形容的大餐。

   為了讓食材保持新鮮,泰星想出了用濕報紙包生肉、再利用通風處來保存肉類的方法;為了能讓成員吃上天然酵母面包,他每天早上先揉面團,再把面團放在騾子旁邊,經過一天的自然發酵,到下一個營地時,他就可以做出面包來。成員們在日記裡把泰星叫作“山裡的美食大廚(gourmet chef of the Sierra)”,除了折服於其廚藝,有意思的是,一些人還在日記裡說泰星是“山裡的哲學家(philosopher of the Sierras)”。

   Mather的理論不無道理。在泰星的出力下,為期兩周的野外勘察最終成為了一次愉快的旅程,成員們對那裡的美景印象深刻,都贊同要做些什麼來保護如優勝美地一樣的地方。這次勘查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16年,聯邦政府正式成立了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而Mather是第一任局長。不過用泰星的名字來命名山峰的倒並不是Mather,而是泰星的老雇主Marshall,早在1899年,這座山峰就開始被叫作Sing Peak。

   大部分歷史研究者認為泰星死於1918年的一次野外事故,也有說法是死於烹飪事故。除了這個,他哪一年在哪裡出生,什麼時候來美國,他的人生中還發生過別的什麼事,這些都無從找到。這段優勝美地故事雖然意義深遠,卻也是泰星一生中唯一被後人所知的片段。

 伴隨著19世紀中葉的加州“淘金熱”,大量華裔移民在19世紀40年代末遷往美國西部。但隨著後來法律對非美國礦工的限制增多以及金礦資源變少,這股熱度很快消退,不少華裔不得不尋找其他工作機會,其中一部分就選擇了當時已是自然保護區的優勝美地,在當地旅館裡做起廚師、洗衣工等工作,泰星只是其中的一個。

   除了旅遊業,華人也是優勝美地地區最早的“開路者”,1880年代初為了運輸供給品而建成的一條56英里長的道路,就是由大約250名華裔勞工和90名歐洲裔勞工,在130天內修成的。另外,還有許多華人在公園建設初期清理道路,貨運或遊客的馬車才得以通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