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貨美妝品牌開啟新一輪洗牌
http://www.CRNTT.com   2018-11-18 09:48:44


 

  儘管如此,美妝“國貨”品牌依然難以在整體上引領消費文化。在屈紅林看來,近五年,一線美妝“國貨”品牌背後的大企業在能力體系的提升並無顯著建樹,創新較多的反倒是從電商崛起的一批新興品牌。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國貨品牌的機遇。“相比外資企業,那些在電商端崛起的新國貨品牌創業者有較好的中西視野,對品質、審美和創造品牌內容有進階後的能力體系,加之它們的反應速度和靈活體制,因而有可能出現超越跨國公司的新品牌”。

  另外可喜的是,記者發現,儘管都是國貨新品牌,但薇諾娜和HFP均憑借“成分”取勝,成為去年和今年雙十一的“黑馬”。近年來藥妝成為企業的新增長點,例如歐萊雅活性美妝部門依靠理膚泉、薇姿和修麗可三大品牌在上半年銷量增長了13%。記者了解到,隨著信息流通更加透明化,消費者對產品的辨識性不斷提高,“這讓不少注重產品成分研發的新興品牌更有機會。”屈紅林說道。

  未來

  打造平台孵化新品至關重要

  不僅僅是雙十一,今年以來,美妝領域的國貨品牌格局可謂動蕩不安。年初,膜法世家的母公司“上海悅目”被生產自行車的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以56億元收購了100%的股權;年中,阿芙精油10億元賣身“禦泥坊”母公司禦家匯;年末,連本土美妝巨頭韓後也被藥企華仁藥業納入麾下……

  屈紅林表示,隨著美妝行業的角逐進入“下半場”,美妝企業必將經歷一輪“洗牌”。“未來,美妝行業或許只有20%的品牌得以存活發展。”屈紅林說道,而要成為這20%中的一員,關鍵在於成熟企業能否成功的吸納新一代品牌創業者的加入。

  “以BAT為例,它們的目標都是打造一個生態圈。而在美妝行業,歐萊雅等跨國集團也早就從內部孵化轉向外部開放創新,開始投資孵化器領域,以對接早期創新品牌和團隊。”屈紅林告訴記者,多數本土美妝品牌還未意識到封閉式內部創新是一條已被大型跨國公司論證過的不成功道路。

  另外,本土美妝企業要變革,要從現在開始吸引人才團隊進駐,這對未來十年本土美妝行業的影響至關重要。“表面上看,國際美妝公司是最近幾年與本土企業再次拉開了距離,但其競爭力是靠十年前引入並大力培養人才實現的。國內企業如今難以照搬這套模式,用‘詔安’取代招聘,以十年為周期,為企業未來培養新人團隊。”屈紅林說道,目前,包括丹姿、珀萊雅等企業正開始往打造平台這一方向轉型。

  “本土企業家有個習慣,他們覺得自己有多年的運營經驗,供應鏈成熟,因此凡事親力親為,不習慣以團隊能力為目的去展開早期項目投資和併購。再加之另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是有潛力的團隊為了鍍金更傾向到跨國集團發展,,要解決人才問題,本土企業要付出更多成本。”屈紅林說道,“儘管如此,本土企業還是需要設立‘管培生’機制,從基層培養人才。因為在營銷體系上,本土企業模仿跨國集團引入職業經理人的模式,大多以失敗收場(僅瑪麗黛佳、完美日記例外)。”

  (來源:信息時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