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為己!全速撤退!問題是,哪兒都不再是家園,誰也沒有家了。走吧!所有人都得走。為什麼?因為能實現大同夢想的星球沒有了。
這得說到第三個歷史性的事件,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在2015年12月12日,巴黎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最後一天簽署的公約。
它的重要性並不在於代表們決定了什麼,甚至不取決於協議能否實施(白宮和議會的反對派會竭盡所能讓它落空)。不,它的重要之處在於,在那一天裡,所有在掌聲中簽字畫押的國家都明白了,如果他們全都朝著各自既定的現代化目標挺進,就將不再有符合他們發展期望的行星存在。這樣一來,他們的計劃就只好排到彗星上去了。
如果沒有了地球這顆行星、這片土地,沒有了陸地和土壤去容納這個萬國向往的全球化世界,我們該怎麼辦?要麼就否認問題的存在,要麼只能去學會腳踏實地。對每個個體來說,問題就變成了:“你是繼續游手好閑做美夢,還是去尋找一片宜居的土地,為了你也為了你的孩子?”這個問題如今將人們劃分成兩派,比左右陣營更加壁壘分明。
美國曾有過兩種解決方案:當他們終於意識到這場變革的規模以及所要面臨的重大責任,他們可以選擇面對現實,最終帶領自由世界走出深淵,也可以選擇在自欺欺人中沉淪。特朗普大概已經決定,要讓美國再多做幾年美夢,推遲著陸的同時也將其他國家扯向深淵。
而我們這些歐洲人可承擔不了這樣的後果。事實上,我們在剛開始意識到威脅襲來時,就已經不得不在這片大陸上款待數以百萬計的客人了。經年累月的戰爭、全球化的失敗和氣候突變拋棄了我們,也拋棄了他們,我們得彼此依靠,一起去尋找一片適宜居住的土地,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孩子。我們不得不同這些傳統、習俗和思想都與我們南轅北轍的人們共處,他們成了我們陌生的親人,—那麼親近,也那麼陌生。
我們和這些漂泊的人們只有一個共同點—山河盡送之痛。我們這些老歐洲人,因為全球化在這個星球上行不通,整個生活方式都要改變;而他們那些未來的歐洲人,因為不得不離開破敗的故土,也要去學著完全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難道我們付出的還不夠多嗎?不,我們唯一的出路,是去發現一片能共同居住的土地,實現新的統一。否則我們只好假裝什麼也沒改變,繼續做美國生活方式的白日夢,而大家都知道那躲在堅固圍墻後的九億人,並不能在夢裡安享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