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子嘉:台北市民對民進黨好感度僅剩18趴
http://www.CRNTT.com   2018-10-15 17:04:23


 
  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在“泛綠”選民部分,竟有43.0%支持柯文哲,高於支持姚文智的38.4%。若回顧本報在上月做的調查,當時泛綠選民有43.3%支持姚文智,高於支持柯文哲的39.1%,代表泛綠對姚的支持度已出現死亡交叉。

  特別的是,今年8月,蔡英文特別欽點姚人多進駐搶救北市選情,當時姚文智就喊話說這是要“綠營整隊集結”。只是,從科學數字來看,綠軍力量在這段時間不僅未能集結,反而是更離散了。

  ◆◆柯打破藍綠 丁別再期待棄保牌◆◆

  為進一步了解柯、丁、姚的支持者結構,此次民調特別詢問台北市民對國、民黨兩黨的好感度。其中,對民進黨有好感的比例為18.3%,反感的比例為55.2%;對國民黨有好感的比例則是35.3%,反感的比例為37.0%。

  在得出以上數據後,再進一步將民眾對於國、民兩黨的好感度,細分為G1至G9共9個群體。概略來說,G1至G3屬於泛藍選民,其中G1為深藍,到G3則遞減為淺藍;同樣的,G7至G9屬於泛綠選民,其中G9為深綠,到G7則遞減為淺綠。而G4至G6就是泛指傳統所說的中間選民。(詳見調查結果摘要分析) 

  在分類出這樣的選民基礎後,會發現丁守中在G1、G2群體的支持度都超過柯文哲;姚文智卻只在最深綠的G9群體領先柯文哲,就連挺綠強度比G9稍弱一些G8群體,他的支持度竟然也已輸給柯文哲。(若與上月調查比較,姚文智在此群體的支持度從42.2%跌至33.2%,柯文哲從36.2%增加至51.5%) 

  由此證明,柯文哲除了在中間選民、淺藍、淺綠的支持度領先對手,甚至已進一步挖走“中間綠”(指G8群體)的選民。

  這樣的數據,不僅可用來解釋為何姚文智的支持度,始終只能在10趴上下徘徊;更透露出一個重要訊息,就是丁守中從選戰開打以來,就一直期待出現“棄柯保姚”的棄保效應。但是,從數據來看,這種戰略思維顯然是缺乏科學基礎。

  因為,絕大多數的泛綠選民都已倒向柯文哲,姚文智的主要支持群只剩一群比例不高的深綠選民;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真的出現棄保效應,其影響程度也只會是微乎其微,對結果是毫無關鍵影響力。

  ◆◆綠議員盤陷危機◆◆ 
  
  為了解北市議員選舉盤勢的變動,此次民調特別詢問,“請問,這次台北市議員選舉,如果現在投票的話,您可能會投給哪一黨的市議員候選人?”結果顯示28.5%投國民黨、16.3%投民進黨、2.1%投時代力量、1.7%投親民黨、1.1%投新黨,其餘政黨則均未達1%。

  由於2014年的北市議員選舉,國民黨共當選28席,民進黨也達到27席,但從這份民調來看,民進黨的議員選舉恐怕也與市長選舉相同,都正面臨危機。

  ◆◆打器官案、統獨牌 與主流民意背道而馳◆◆

  ◆選民對器官案看法 

  針對吳祥輝、姚文智近來猛攻的器官移植爭議,本報在9月份、葛特曼尚未來台前的北市長民調中,就特別詢問“請問,最近有人指控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前在擔任台大醫院醫師的時候,曾經帶病人到中國進行器官移植,而且牽涉到中國的器官買賣,您相不相信有這件事?” 

  當時,有19.7%表示“相信”,45.2%“不相信”;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當時在“泛綠”選民中,有34.8%相信,47.6%不相信。

  如今,隨著葛特曼來台開完記者會、姚文智持續追打柯文哲後,美麗島電子報在此次民調以相同的問題再問一次。結果顯示,“相信”的比例只剩19.3%,“不相信”的比例則提高至54.8%。

  若同樣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在“泛綠”選民部分,相信的比例降至31.2%,不相信的比例則超過半數,達到52.1%。

  換言之,面對一個連綠營自家支持者都不相信的議題,民進黨除非有不為人知的目的,否則,是該適可而止,繼續追打只會適得其反。

  ◆選民對統獨牌看法 

  針對近期姚文智頻頻攻擊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此民調也特別詢問,“請問,最近“行政院長”賴清德說,台北市長柯文哲主張兩岸一家親的說法,就等於向世界宣告台灣接受中國的統一目標,您同不同意賴清德這項說法?”結果顯示,有17.8%表示“同意”,67.6%“不同意”。

  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同樣發現即便是“泛綠”選民,同意賴清德這項說法的比例只有38.5%,卻有高達53.0%表示不同意。

  換言之,姚文智近期所主攻的器官、統獨議題,恐怕都是“損己利柯”居多,無益翻轉選情。

  本次民調是在2018年10月11日至10月12日進行,成功訪問1070人,在信賴水準95%的情況下,抽樣誤差最大值為正負3.0%。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