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盧旺達禮俗
http://www.CRNTT.com   2018-10-13 10:21:34


 
  在盧旺達,牛是財富的象徵。

  慶 典

  盧旺達人生活水平雖不高,但很快樂,無論是青年男女,還是老人、兒童都擅長歌舞。每逢重大慶典或喜慶活動,都要組織隆重的歌舞表演。節假日里,人們也樂於歡聚一堂,縱情歌舞,直到深夜。

  盛大慶典,通常表演英托雷舞。該舞早年是盧旺達王國的貴族子弟軍事訓練時表演的舞蹈,舞者頭插茅草,身穿草裙,額上、身上佩帶彩色珠帶,雙腳系大串鈴鐺,一手持長矛,一手握盾牌。幾十名男性舞蹈者,隨著一位長老的哨子起舞,以腳上的鈴鐺響聲伴奏。舞蹈節奏明快、歡樂,動作鏗鏘有力,充分表現武士出征前的英勇氣概和勝利後的歡樂情緒。

  民 風

  盧旺達人攜帶重物,不是背、扛,而是頂在頭上。嬰兒放在背後的繈褓中。

  盧旺達有一種稱作“烏姆岡達”的民族傳統,意為“鄰里間的互助”,即重視鄰里間互相幫忙。誰家建造房屋、遷居新地,或是兒女嫁娶、籌辦喪事等,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就會自動前來相助,出錢、出物、出力,大家齊心合力將事辦好,不計任何酬謝,只在當事人家喝一場酒就夠了。

  敬老也是他們傳統。無論在農村或城市,年長者是自然的當家人,家中的大事小情,均由一家之長——老人拍板決定,晚輩對長輩總是畢恭畢敬,見到長輩,要讓路、行禮。

  政府規定,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為義務勞動日,上午7時到11時,全體成年人,不論是總統、部長,還是軍人、學生、商人,都得參加義務勞動,如修路建房、植樹造林、美化環境等。這項規定始自1974年2月,當時的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帶領盧旺達軍隊部分官兵,到首都基加利郊區的尼亞魯貢加山谷開荒造田,後逐漸擴展成全國義務勞動日,持續至今日。

  盧旺達很重視環境衛生,在城鄉嚴格禁止使用塑料袋,所以盧旺達到處幹乾淨淨。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