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濁水:賴清德信任度脫離死亡交叉和蔡脫鈎
http://www.CRNTT.com   2018-09-26 18:42:39


林濁水。(中評社 資料照)
 
  四、關鍵在面對“國家”重大爭議的態度 

  雖然在最近這段期間“內閣”持續推動了不少政策,但是從民眾的滿意度上還看不出其轉換成對賴和蔡的支持。因此影響信任度浮沉的,不是政策,而是在於兩人對水災和東廠事件的處理態度。 

  在水災的因應上,兩人在態度上一開始都出了差錯。賴的差錯是說了“上帝也沒辦法”、“30年的治水,3年就搞定”,這些話,雖然張善政說了可以算是緩頰的話,但賴的話畢竟肯定讓災民大感缺了同理心;同樣,蔡站在裝甲車上巡視災區並向災民微笑揮手也是同理心出了問題。只是當被見怪時,賴馬上公開認錯道歉,但是蔡英文的作法又是解釋她為什麼沒錯又和縣政府方面互相放話推責任,兩人的態度反差巨大—更何況,雖然同樣在同理心上失誤,而“總統”站甲車揮手微笑引起民眾的反感理當更大,卻反而不認錯,對她的傷害就更大了。 

  這水災對兩人民望的影響,其實稍早在游盈隆的民調中就出現了,蔡民望下降2.3%,賴上升5.7%。(《【Yahoo論壇/林濁水】賴揆滿意度回升,趨勢或曇花一現?》) 

  至於東廠風波要分析,應該先回顧到蔡英文就職之前就擬定的戰略和人事布署。由於2013、2014年台灣街頭掀起一波接一波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這些群眾運動都強力訴求改革,“總統”都看在眼裡,更看到國民黨在接下來的2014、2016年選舉中居然被各種強大的改革力量摧枯拉朽以致垮台,因此當時的“總統”對改革一面倒地看好,認為站在改革一邊可以有效增加自己的聲望和社會基礎,她的態度和目前她強調的“她知道改革會引起反彈”,使自己聲望降低其實完全不同。由於看好改革對自己非常有利,所以她把年改、司改、原權等等政策全搬進“總統府”,跳過行政、考試、司法各院而由自己主導。轉型正義也正是其中一項,因此,按“憲法”規定,“促轉會”政務官任命,本來應該由“行政院長”提名再請“總統”任命,但是事實上的權力操作之下,促轉人事完全由“總統”主導,這是普遍被知道的事實,不料如今出了事,蔡英文和“閣揆”都對東廠事件嚴厲譴責,但是除此之外,完全主導人事的“總統”並不道歉反而是賴清德主動以人事是“行政院長”提名的理由公開道歉。 

  固然,從兩蔣破壞體制以來,“總統”有權無責,“閣揆”有責無權已經是權力行使的常態,但是對這常態,民眾普遍負面評價,因此,這次東廠風波,民眾對政治責任的評價就反應在“總統”的信任度下滑,不信任度上升,而“閣揆”則是相反,換句話說,出現了信任轉移的現象。 

  五、民進黨民眾信任的轉移 

  在一般民眾之中,在蔡、賴兩人固然有信任轉移的現象,但是非常意外的這種信任轉移的現象,在泛綠民眾尤其是民進黨群眾中轉移的幅度還比外界更大。

  在一般民眾中蔡的信任度只下降了0.3%,但是在民進黨民眾中下降了3.3%,剩下74.0%;相對的,賴清德在一般民眾中信任度上升了4.1%,但是在民進黨民眾中則躍升了9.3%,到達89.4%;兩人落差從2.8%擴大到15.4%。 

  在不信任度上,蔡在一般民眾中上升了2.5%,但是在民進黨群眾中則跳升了6.0%;相對的,賴在一般民眾中減少了2.0%,而民進黨民眾中減少了2.4%,雙方差距從1.8%擴大到10.2%。 

  這種民進黨民眾信任一上一下的轉移現象,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上一次發生在1月蔡英文對柯文哲發動台灣價值攻勢時。台灣價值攻勢造成的民意反應是在1月,民進黨和柯文哲兩敗俱傷,而朱立倫得利。從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蔡、賴兩人總體民眾信任度一齊下滑,這是和9月這一次賴上蔡下,有很大不同,但是撇開一般民眾反應,而把範圍縮小到民進黨群眾內部的話,那麼又出現了和9月這次一樣的賴上蔡下的轉移情形。

  由於既是“總統”又是黨主席,所以鞏固民進黨群眾支持的客觀條件非常堅強,民進黨民眾信任度很少跌到75%以下,不信任度也很少高於25%,但是信任的轉移不只發生一次,而且一旦發生幅度都不小,可見民進黨民眾的支持並不是那麼穩定。 

  兩次的信任轉移都不是因為具體的政策問題,顯見的是兩人對實質政策的整合都相當小心,但是遇到台灣價值、對政策的負責態度這種又高度依附人身,又抽象的價值的議題時,民眾的觀感往往會巨大的不同,並影響到了信任度、不信任度的大幅浮動。 

  2000年以來,“總統”和“閣揆”信任度浮沉逆向,蔡、賴兩人應該首創記錄。假使創了紀錄的賴清德聲望在脫離死亡交叉後能繼續穩步盤堅,那麼民進黨就初步保住了一位未來可以被信賴足以角逐“國家”領導人地位的領袖。然而這對氣勢低迷的民進黨這還不夠,因為,首先政治領袖除了被信任為負責、誠懇、謙沖的確非常重要,但是長遠來說他也必須有氣魄地推出好的、被肯定的政策,這樣信任度才能持續,這一點賴“內閣”似乎猶有努力的空間;其次,雖然“閣揆”聲望初步出現和“總統”脫鈎上升的現象,但是目前縣市長候選人卻相反地在民眾把這次選舉當成“總統”期中考的緣故而選得愈來愈是辛苦,這非常麻煩;第三,假使“總統”聲望不能再像去年9月賴清德剛剛就任“閣揆”時,被賴清德大力拉升,而只能一直維持著兩人聲望的浮沉脫鈎而分道揚鑣的話,那麼2020“總統”選舉,仍然是民進黨的天大難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