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金秋田頭看農事 豐收村裡話豐收 
http://www.CRNTT.com   2018-09-23 16:26:44


  中評社北京9月23日電/廣西象州,糖蔗還在最後剝葉;安徽潛山,水稻已經一片金黃;江蘇寶應,大閘蟹剛剛開始上市。大江南北漸入金秋,豐收的景象湧現在田間地頭。精准扶貧、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黨的一系列興農富農舉措,讓農村呈現新面貌。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新華社記者探訪了東中西部三個豐收村,看豐收景象,聽豐收心聲,話豐收遠景。

  豐收的喜悅寫在臉上

  什麼是豐收?58歲的農民盧運生站在田埂上,左手邊是綠油油的瓜蔞,右手邊是黃燦燦的稻田,中間的他對著記者咧嘴在笑。答案寫在他那張滄桑卻平靜的臉上。

  “一畝瓜蔞能產200斤幹籽,一斤能賣20塊。根和皮一斤能賣8塊多。今年種了300畝,按照去年的行情,刨除成本,20萬元沒問題。”這位種植大戶算起了今年的豐收賬。

  盧運生所在的豐收村位於安徽省潛山縣王河鎮。村黨總支書記汪傑明說,今年全村預計水稻收成3000畝,畝產1300斤;瓜蔞1000畝,畝產200斤。

  走進廣西象州縣馬坪鎮豐收村,連片的糖蔗又高又直,柚子、砂糖橘壓彎了枝頭……如此景象,讓人想不到這是一個深度貧困村。

  去年脫貧的楊乃行和妻子早上6點就到地裡剝蔗葉。糖蔗馬上要成熟,剝葉能長得更好。“現在政策好,只要勤快點,生活總會變好的。”去年,他獲得了上萬元產業發展等各類扶貧資金,種了25畝甘蔗、7畝優質稻,還養了兩頭牛,成功脫貧。

  “現在村裡幾乎沒有閑田,很多人還到附近包地種。”村黨總支書記唐田說,利用扶貧政策發展多元產業,今年全村預計脫貧111戶477人,將甩掉深度貧困的“帽子”。

  緊靠京杭大運河的江蘇省寶應縣夏集鎮豐收村,3600多畝土地中有2200多畝是蟹塘。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偶爾跳起的魚,讓人可以想象塘底蘊藏的豐收氣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