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權:蔡政府將重蹈APEC上海峰會覆轍?
http://www.CRNTT.com   2018-08-28 09:22:24


 
  就此,在互相不滿的性質及程度上,應是蔡政府不滿宋楚瑜,多於宋楚瑜不滿蔡政府。在此情況下,蔡政府就索性不再使用宋楚瑜,而是由“自己人”林全出席。其實,早在去年的越南峴港“APEC”峰會召開前,蔡英文就已經打算改由剛卸任“行政院長”的林全出席,但因為時間緊迫,來不及辦理手續,而只好“趨易避難”,讓已經出席過一次的宋楚瑜繼續“連任”。

  而現在,授權林全出席辦理相關手續的時間充裕,而且也可凸顯蔡政府“有所突破”,因而早就已經決定放棄宋楚瑜。但蔡政府也擔心,由林全代表台灣當局出席“APEC”峰會,可能會遭到主辦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反對,因而就索性“破罐子破摔”,做好倘林全不獲邀請出席,就乾脆不派代表出席的準備,寧可缺席。

  這就折射出,其實是蔡政府和宋楚瑜雙方都已得悉,無論是“APEC”的秘書處,還是北京,都有重新回到“西雅圖模式”的計劃。因而就有宋楚瑜主動透露“倦勤”之意,及蔡政府作好林全將會被拒絕接納的思想準備,從而寫好了“退席抗議”的劇本。

  所謂“西雅圖模式”,是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建議於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在美國西雅圖首次召開“APEC”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為了遵守一個中國政策,形成了不邀請台灣領導人參與該會議,及此後不在台灣地區舉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共識。而作為“APEC”會員體的“中華台北”,則由負責經濟工作的部長級官員與會。李登輝委派“經建會”主任”蕭萬長,以“經建會主任”的身份參加。而大會規定,蕭萬長不得以李登輝的“代表”或“特使”的頭銜,也不得使用“行政院政務委員”的頭銜。台灣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西雅圖模式”就此誕生,其意義在於,在“APEC”的最高級別的會議實踐中,進一步把台灣當局限定在“地區經濟體”上,“APEC”的“MOU”得到全面的維護和遵守。

  “APEC”首次領導人會議之後,台灣當局一直想方設法做一些小動作,試圖突破“西雅圖模式”限制,李登輝還不遺餘力地爭取自己親自出席,以凸顯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但在北京的堅決鬥爭下,這些圖謀都遭到失敗,並使“西雅圖模式”固定了下來,成為台灣當局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慣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