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權:以“廈金和平公園”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http://www.CRNTT.com   2018-08-23 09:59:25


 
  透過這些回憶文章,人們更明白到,當年毛澤東主席之所以採取“打而不登,封而不死,打打停停”的炮擊方式,既是為了穩住金門“國軍”,也是為了拖住美國,並以此為聯繫不給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以任何客觀條件和機會。同時在台灣與大陸之間留下一個“對話”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預報對方的“晴雨”,進行著特殊的溝通。通過“八‧二三炮戰”,海峽兩岸的領導人在“一個中國”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實際上形成了默契。雙方的政策都進行了調整,海峽兩岸開始由過去激烈的軍事對抗,轉為以政治對抗為主、軍事對抗為輔的“冷戰”對峙狀態。“八‧二三炮戰”的結果,顯示中共中央維護祖國統一的決心。而在兩岸默契配合下,台灣軍隊始終未從金門撤出,這就挫敗了美國“劃峽而治”的陰謀。海峽兩岸的戰爭基本平息,為後來兩岸關係的改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蔣介石先生在炮戰過程中,堅持了中華民族的氣節。在大規模炮戰的後期,美國害怕為台灣“國軍”護航,與中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而兩敗俱傷,加上擔心大批戰艦滯留台灣海峽對其全球戰略不利,準備金蟬脫殼,把在金、馬問題上的“介入政策”調整為“脫身政策”,強迫台灣當局從金門、馬祖撤軍。至此,美國“劃峽而治”、把台灣海峽兩岸割裂開來,以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圖謀已是暴露無遺。蔣介石先生從章士釗先生“台澎金馬,唇齒相依;遙望南雲,希諸珍重”的密函中,領略到毛澤東主席“聯蔣抗美”的策略運用之後,願與大陸當局共同堅持“一個中國”立場。海峽兩岸領導人在“一個中國”問題上的默契,事實上形成了抵制美國“劃峽而治”、分裂中國陰謀的統一行動,挫敗了美國搞“兩個中國”的陰謀。後來,毛澤東主席還進一步指出,“台灣還是蔣介石當‘總統’好,台灣寧可放在蔣氏父子手裡,不能落到美國人手中”,“台灣可以十年、二十年不去進行改革,還是三民主義,搞特務、反共,盡他去搞,只要你這個葫蘆是掛在我的腰上,不掛在美國的腰上”。

  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佈停止砲擊金門,此後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得到緩和。後來,兩岸開放,台灣地區和福建省的有識人士都分別提出以“兩門(廈門和金門)先開,兩馬(馬尾和馬祖)先行”來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建議,並在兩岸當局的努力下,促成“小三通”,後來更是“大三通”。最近,又促成了金廈通水,達成“共飲一江水”的願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