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向陽:新時代中國外交需韜光養晦
http://www.CRNTT.com   2018-08-01 00:34:23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作者 陳向陽)一段時間以來,中外互動更趨複雜,中美博弈尤為激烈,圍繞“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中國對外戰略方針,國內外不乏議論,“中國是否還需要韜光養晦”一類的疑問再度抬頭,對此需正本清源、準確“號脈”、對症下藥、與時俱進,以便中外良性互動、中國崛起行穩致遠。

  首先,對“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抑或奮發有為)”八字方略應完整把握、辯證理解、統籌兼顧。

  “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這八個“燙金大字”彰顯了當代中國外交的文明深度、歷史厚度與哲學高度,堪稱中國外交的“生辰八字”,也是當今方興未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精髓所在和應有之義。這八個大字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韜光養晦”與“有所作為”是對立統一的關係,是一體兩面,彼此相互補充、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絕不是相互排斥、非此即彼,切不可將其分割或偏廢,也不能厚此薄彼。中國外交既要在“韜光養晦”的同時“有所作為”、而非消極無為,又要在“有所作為”的同時“韜光養晦”、決不得意忘形,應始終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行穩致遠。

  其次,“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戰略方針並非權宜之計,並不存在“過不過時”的問題,更不是陰謀詭計,而是中華民族光明磊落的外交傳統和崛起大國自警自覺的戰略修養,具有長遠指導意義。

  “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方針是鄧小平於20世紀90年代初在冷戰結束之際總結提煉出來的,針對的是當時中國所處的嚴峻國際環境,具有一定的階段性, 同時也是長遠之計。因為與當時情況相比,儘管今天的國際環境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彼強我弱”的力量對比尚未根本改變,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國家尚未完全統一、外部對中國加速崛起加以“反制”圍堵、國內有2020年前“三大攻堅戰”與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任、內外兩個大局複雜互動等,這就決定了中國務必長期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而即便是中國今後完成了崛起、實現了“偉大復興”,也應在更高的起點上繼續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以免“亢龍有悔”,以擺脫盛衰循環的“歷史周期率”。

  再次,當前中外複雜互動尤其中美激烈博弈的嚴峻現實,也決定了中國外交仍需強化“憂患”意識,應通過運用“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方針來對外增信釋疑,以化解外部壓力。

  隨著西方金融危機爆發十年來中國加速崛起,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大國外交愈發主動,“樹大招風”效應凸顯,西方大國備受刺激、焦慮不安,加之其國內“本國優先、反全球化、保護主義”的民粹主義甚囂塵上,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外戰略調整“聚焦”中國並加大圍堵壓制,包括炒作新的“中國威脅論”以抹黑中國、以“貿易戰”脅迫中國等,極力維護霸權,這也需要中國外交在“有所作為”的同時兼顧“韜光養晦”,反制美對華“貿易戰”注重鬥智鬥勇,不鬥氣不鬥狠,同時繼續強調中美共同利益與合作,以留有餘地、鬥而不破、以鬥促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