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伊“核糾纏”不休
http://www.CRNTT.com   2018-07-26 11:46:42


 
  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意味著奧巴馬時期美國在中東地區“超脫政策”的終結。美國在中東地區恢復“選邊站”的立場,加強其與沙特、阿聯酋、約旦、埃及和以色列等國的傳統盟友關係。伊朗實際正受到美國一方陣營的“圍剿”。

  儘管伊朗採取系列舉措,力圖減輕美國制裁的影響,但獨力難支,其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衝擊。

  首當其衝的是伊朗的原油出口情況。數據顯示,伊朗5月份的原油日均出口量約為270萬桶,6月份則已降至220萬桶,該數值在7月預計還將再次下跌,伊朗原油出口遇挫已成事實。

  韓國、日本、印度等伊朗石油主要的亞洲買家,受美國單方面制裁威脅,正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

  與此同時,伊朗國內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就業面臨巨大壓力。據伊朗媒體報道,6月末,伊朗官方匯率已達1美元:42560裡亞爾,黑市匯率則達到1美元:900000裡亞爾。

  經濟下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民眾對政府改善民生、提高就業的呼聲日漸強烈。6月25日,伊朗民眾在德黑蘭集市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以抗議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帶來的經濟蕭條問題。

  地緣爭奪 擦槍走火

  美伊矛盾的激化,加劇了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矛盾,對中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軍事穩定都構成威脅。

  孫德剛分析指出,中東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將面臨巨大挑戰,域外大國在中東地區的經貿合作成本和投資風險均將增加,這將影響中東國家的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

  “目前,美伊兩國冷戰繼續升級,不排除兩國在地區層面有擦槍走火的可能,但是雙方爆發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和直接交火的可能性不大。”孫德剛分析說,全面熱戰是雙方的鬥爭底線。

  未來美伊兩國更可能選擇代理人戰爭的形式,美國可能在也門和敘利亞戰場鼓勵沙特、阿聯酋等國武裝力量,打擊伊朗軍事勢力,以阻止伊朗在東地中海地區擴大軍事存在。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